融资空间趋紧 棚改贷或转向棚改债(2)
摘要: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孟祥娟称,今年初以来,土地出让面积已经出现显著回落,但由于土地购置费到账的时滞影响,土地出让收入增速仍居高不下,后期面临回落。
棚改贷款收紧并不意味着PSL退出
央行通过PSL对银行的定向宽松,是棚改最主要、最核心的资金来源。此前棚改的资金一般来源于财政拨款、商业贷款和地方政府发债,导致棚改推进进程缓慢。2014年4月,央行创设PSL,支持政策性银行为棚改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2016月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国开行成立专门机构,实行单独核算,加大对棚改的支持力度。
PSL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是基础货币投放的一种方式。2015、2016和2017年,PSL每年新增量分别为6980亿、9714亿和6530亿元,而今年以来的新增量为4371亿元,截至5月份,PSL余额达到3.12万亿元,PSL利率也从最初的4.5%下降至目前的2.75%。
刘浏认为,当前时点收紧棚改贷款有4个原因:第一,2014年以来棚改货币化安置消化了大量的存量商品房,已经使去化周期大大降低;第二,货币化安置或客观上助推了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加速的趋势;第三,今年3月推出了棚改专项债,有望取代棚改贷款成为货币化安置的主要资金来源;第四,各地棚改贷款由分行审核存在部分标准不统一、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审批权上收总行有利于统筹安排和规范运作。
“虽然PSL主要用于棚改,但棚改贷款收紧并不意味着PSL基础货币投放工具的收缩,PSL仍会继续作为扩张基础货币的主要工具之一,不会随棚改贷款收紧而退出。”刘浏分析称,2015年以后,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是依靠“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其中MLF(中期借贷便利)和PSL是增长的主要部分。今年5月末PSL余额3.12万亿元,占“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32%,在2017年以后占比有所上升。即使棚改货币化收紧,PSL也可以用于支持国家的其他重点项目。因此,PSL仍会继续作为新增基础货币的主要工具之一,不会随棚改贷款收紧而退出。
货币化安置比例今年料将逐步下降
过去两年,棚改货币化安置大跃进带来的房地产超长景气周期,面临政策拐点。业内人士分析,当前中美贸易冲突有进一步发酵的趋势,同时国内经济处于信用紧缩和财政紧缩的环境中,内忧外患下货币政策势必会有进一步的结构性宽松空间释放,这种格局下长端利率的下行趋势仍将延续。
“目前货币政策已经边际趋松的趋势不会改变,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趋势不改。对房地产信用债的影响较为负面,棚改贷款收紧会导致今年货币化安置比例低于预期,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销售预期回落,占比较高的房地产企业警惕现金流进一步收紧,警惕信用利差走扩。”刘浏分析称。
2015年6月,国务院提出棚改三年计划,要求2015~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1800万套,每年600万套,实际完成略高于计划,分别为601万、606万和609万套,货币化安置率逐年提高,分别为30%、49%和60%,货币化安置面积分别为1.5亿、2.5亿和3.1亿平方米,占全国住宅销售面积的比例从13.6%提升至21.3%。
对于2018~2020年,住建部规划为1500万套,其中2018年为580万套,2019和2020年各460万套。“目前来看,未来3年棚改总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不过实物安置会增加,货币化安置会相应减少。”王文欢表示,2014年提出货币化安置的背景是三四线城市库存高,帮助三四线商品房去库存,而经过3年的去化,现在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已经下降得比较低,此时降低货币化比例市场也有预期。随着货币化安置比例的下降,对应货币化安置面积也会下降。
“今年棚改货币化比例的走低,对三四线城市后期销量及土地出让均偏负面,前期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量价逻辑均难维持。”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孟祥娟称,今年初以来,土地出让面积已经出现显著回落,但由于土地购置费到账的时滞影响,土地出让收入增速仍居高不下,后期面临回落。
“此外,棚改货币化带动弱化后,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销售也将继续降温,预计下半年将看到土地出让的逐步回落,也将拖累基建资金来源进一步收窄,并对新开工形成滞后影响,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孟祥娟补充道。
“在政策刺激的浪潮下,棚改货币化安置引发的一些问题和风险也在积累。”覃汉表示,部分县市硬性确定货币化安置比例,出现“为了货币化而货币化”;一些地方通过开发商在原址新建、政府回购安置房的形式,达到货币化安置,本质上仍是新建安置房,没有实现去库存的目的;此外,有些地方大干快上,棚改项目并未列入预算,购买程序不够规范,导致政府隐性债务增加。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