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债县一级偿债压力大 带动基建投资的作用亦受到影响
摘要:平台债发行主体控股股东大部分有政府背景,实际控制人基本上是当地政府、国资委或财政部门。2016年我国财政盈余2.36万亿元,如无大的外部冲击或政策变化,总体看,未来几年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总体兑付风险不大。
张炎涛 王溪岚 王立元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直是学界和政府关注的主要风险点之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以下简称“平台债”)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行、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的债券。2009年以来,大量发行平台债成为地方政府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方式,有力推动了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但受近年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开正门,堵偏门”等政策的影响,平台债会逐步与政府信用脱离,平台企业偿债压力可能加大,潜在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短期内平台债总体风险可控,但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截至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平台债余额7.39万亿元,同比增长52.1%。2016年全年平台债发行2.48万亿元,同比多发行6727亿元。平台债所筹资金主要投向市政建设和基建类,占存量平台债60%有余,综合类和公用事业类分别占20%和10%。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平台债占比46.8%,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平台债占比分别为23.3%、24.6%和5.3%。从发债平台所处行政级别看,省级(含省会城市)、市级和县级的占比分别为49.2%、37.4%和13.4%。平台债以企业债与公司债为主,2016年末合计余额约5万亿元,占比67.9%,其余主要是中期票据和定向工具,占比分别为18.4%和13.3%。
据Wind统计,截至2017年8月底,全国共发行约8741支平台债,余额8.63万亿元。从到期总体情况看,2018年及以后到期的债券数量约8306支,余额8.24万亿元。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平台债3882支,余额3.82万亿元;中部地区平台债1876支,余额1.94万亿元;西部地区2112支,余额2.04万亿元;东北地区436支,余额4426亿元。
分行政级别看,省级平台债3130支,余额3.71万亿元;地级市平台债3640支,余额3.2万亿元;县及县级市平台债1536支,余额1.33万亿元。
从到期期限看,2018~2020年到期的平台债4011支,余额3.56万亿元,占2018年及以后全部到期余额的43%;2021~2025年到期的平台债4110支,余额4.42万亿元,占2018年及以后全部到期余额的54%;2026~2038年到期的债券余额仅为2527.9亿元。
平台债发行主体控股股东大部分有政府背景,实际控制人基本上是当地政府、国资委或财政部门。2016年我国财政盈余2.36万亿元,如无大的外部冲击或政策变化,总体看,未来几年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总体兑付风险不大。
但与此同时,目前平台债发行主体负债率较高、利润率低,短期内收益较难覆盖筹资成本。截至2017年8月底,8741支平台债发行主体平均资产负债率57.31%,较2015年末上升1.2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报酬率(ROA)仅为1.92%,低于平台债平均发行利率4.7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8741支平台债发行主体基本上在做着亏本的生意,也意味着平台债务规模越大,无法偿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随着融资平台与政府信用的逐步脱钩,单靠平台债企业本身,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潜在还债压力。
近年来,在经济增速下行背景下,债券市场时有违约情况发生。尽管这些违约企业中没有一家是平台类企业,但平台债政策在不断调整,传统融资平台的定位逐步弱化,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融资会进一步强化。因此,短期内从地方财政收入看,整体信用风险虽然可控,但长期而言,部分地区平台企业面临着较大偿债压力,存在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平台企业偿债存在较大区域差异
度量平台债潜在风险,既要看债务总量,也要看当地政府财政收入和经济规模情况。为此,我们选择平台债余额/当地财政收入(以下简称“偿债率”),或者当地财政收入——需偿还平台债余额,作为地方偿债压力指标,平台债余额数据为截至2017年8月底,当地财政收入数据为2016年数据。
在2018年及以后到期的8306支平台债中,2018~2025年到期需偿还的债务约为7.99万亿元,占比96.9%。进一步分析各行政区域需偿还债务余额与其财政收入的差额,如果该区域财政总收入小于需偿还债务余额,认为区域内平台债存在潜在风险。测算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需偿还平台债余额小于财政总收入,仅西部地区省级和东北地区县级需偿还平台债余额超出该地区财政收入,分别超出3067亿元和258亿元。
责任编辑: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