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债市 正文

“违约潮”再起 10余家金融机构“踩雷”

2017-12-05 16:0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违约潮” 债券违约

摘要:招商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谢亚轩表示,未来债券违约会更普遍,投资人、中介机构也会更慎重,有助于其风险意识的培养及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盼盼

11月28日,大连机床8支违约债券陆续公告了债权人的申报日期,这意味着大连机床的破产重整化进程正在逐步推进。此前,11月10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债权人对大连机床等4家公司的重整申请。

进入11月以来,债市违约频发,丹东港、博源控股、亿利资源、中城建先后出现违约。招商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谢亚轩表示,未来债券违约会更普遍,投资人、中介机构也会更慎重,有助于其风险意识的培养及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

10余家金融机构“踩雷”

大连机床8支债券齐齐违约仅用了一年的时间。2016年12月12日,因资金链紧张,大连机床未能按期兑付“16大机床SCP001”的到期本息,首次出现债券违约。评级机构下调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至C,代表不能偿还债务。此前,2016年11月21日,大连机床还曾曝有一例技术性违约,不过次日就兑付了本息。

2017年8月24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曾公开谴责大连机床未及时披露“16大机床SCP003”募集资金用途变更等情况,并暂停大连机床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

根据大连机床最新披露的征信报告,截至2017年11月17日,大连机床违约债券合计金额为38亿元。如此集中化的债券违约恐怕债券投资人也难预料。大连机床破产重整后,违约债券的兑付后续会如何处理颇受业内关注。

无独有偶,11月28日,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公告称,中城建201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12中城建MTN1”应于2017年11月28日兑付。截至营业日终,仍未收到发行人的应付兑付资金。事实上,“12中城建MTN1”自一年前就曝出利息违约。该票据为5年期,总额10亿元,票面利率5.55%,于2012年11月28日起息,存续期内每年11月28日付息。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除了债券违约外,大连机床累计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借款达80多亿元。其中,累计欠息6.45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垫款金额20.71亿元,逾期借款金额为53.19亿元。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兴业信托、平安信托、中江信托、信达租赁等10余家银行、信托、租赁机构均“踩雷”。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不同金融机构的影响会不一样。对于比较大的银行来说可能损失金额较少,因为银行通常都是要求贷款时要有抵押物,具体需要看不同银行与大连机床双方签定的协议。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债券违约是金融市场打破刚性兑付的重要步骤,迫使投资者开始重视企业经济价值本身。打破刚性兑付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推动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经阶段。

谢亚轩强调,债券市场长期存在的刚性兑付信仰导致市场定价扭曲,让一些违约事件顺应市场的力量而自然发生,有利于强化市场纪律的约束,端正债券发行人和投资者的行为,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只有打破刚兑,才能降低无风险利率,发挥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促进经济转型。

有序打破刚性兑付

的确,在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加速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背景下,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陆续暴露,从私募债到公募债,从民企到国企,从利息违约到本金违约,从长期债券到短期债券,从初始较低评级到初始较高评级,涉及面逐步扩大也是市场发展的正常现象。今年以来,为了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政府寄望于通过市场化和法治的方式解决僵尸企业以及其他资不抵债的国企。

11月17日,央行等起草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必须打破刚性兑付,并且提出了惩处措施。因此,未来类似大连机床由于债券违约引致的破产重整将不是个案。

在邓海清看来,需要辩证地看待债券违约增加对于中国债券市场的意义,债券违约增加是中国债市健康发展的必然过程。从金融系统风险角度来讲,债券违约增加确实加大了金融系统风险程度,从国际经验来看,大面积违约是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重要表现之一。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正是由于大量次级贷款违约导致金融机构违约,进而导致企业和全社会陷入危机。因此,防范债券违约的系统性全面爆发是非常必要的。

责任编辑:潘世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