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胀角度看债市2017:动态调整与防风险相伴随行(2)
摘要:2013年之前,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CPI和PPI同比走势具有明显的同步性——通胀时期,往往伴随货币政策收紧和基本面改善预期,债券收益率随之调整;而通缩时期,投资低迷、货币宽松,带动债券牛市。
2017年CPI或冲高后回落
关于CPI,2017年值得关注的是以玉米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由于农业供给侧改革,市场担心农产品价格会出现类似2016年工业品价格的明显抬升,从而对CPI造成压力。不过我们认为,玉米等农产品价格难以大涨,原因如下:
首先,我国农产品库存位于历史高位,2016年的玉米库存接近2.7亿吨,高库存可以弥补供给的回落。其次,我国粮食价格逐步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目前国内粮价已经向国际接轨。此外,由于粮价在CPI食品占比达到30%,如果粮价大幅上升,影响到CPI,那么预计政府的巨额粮食储备有望增加供给,进而抑制粮价暴涨。
我们认为当前情况下,2017年食品价格不会显著大涨,2月后食品同比预计从高位回落,在第三季度可能重新回升。此外,由于人口红利拐点已过,而服务业需求不少,导致近年来服务价格不断抬升,同样影响CPI非食品价格,2016年服务价格同比从1.8%升至2.4%~2.5%,我们预计,2017年服务价格仍稳中有升,涨幅温和。
我们预计,2017年CPI同比增幅中枢在1.9%~2.1%左右,高点在2.4%,低点在1.4%~1.6%。受上年翘尾因素影响,1月份可能是2017年全年CPI高点、同比或达到2.4%,对应翘尾因素影响最大;而2~3月CPI同比明显回落至1.4%左右,主因2017年和2016年春节错月导致。而2017年第三季度CPI可能重新回升至2.1%左右,部分源于翘尾因素,第四季度后回落。
当前国际油价仍存不确定性,其对2017年CPI影响主要通过水电燃料和交通工具燃料等的价格变化。我们尝试给出当国际油价分别在45美元、55美元和70美元的CPI同比估算。当国际油价从55美元下跌至45美元,对CPI同比的向下拉动大概在0.1-0.16个百分点,当国际油价从55美元上升至70美元,其对CPI同比的向上拉动约在0.2个百分点左右。总体来看,国际油价对PPI的直接影响大于对CPI的影响。
债市短期震荡 关注基本面与去杠杆
2016年12月社会融资增速继续高增长,表内非居民中长贷高增表明实体投资意愿有所改善,表外委托贷款高增表明地产企业非标融资冲动依然存在。历年1月均为信贷投放旺季,短期社会融资高增长对实体依然有支撑,预计年初在补库存带动下,经济短期或平稳。
货币政策多目标,预期差或带来机会。201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边际偏紧,央行流动性投放趋于谨慎,主要受到基本面平稳、再通胀担忧、汇率贬值压力和去杠杆制约。但我们认为,2017年2季度后,投资可能趋降,带动通胀逐步回落,那么国内基本面对货币宽松和债市的支撑增加,届时基本面预期差可能带来债市机会。
不过国际油价和去杠杆政策仍值得关注,我们预计,2017年国际油价中枢在55~60美元,但如果油价上涨至70美元或更高位置,可能推动PPI同比回升至4%以上,那么通胀压力对债市不利。而去杠杆政策方面,1月中旬对于同业负债纳入同业存单的担忧造成债市又一波调整,后续去杠杆政策的出台和力度始终是影响2017年债市走向的一个风险。
最后从短期来看,春节前资金面预计平稳。1月资金面可能的波动源于春节取现、税款上缴等因素,基本已被市场预期,1月上旬以来,央行持续在公开市场大量投放资金,印证了我们此前分析的春节前央行可能大量投放维持资金面。虽然节前资金面可能仍会波动,但我们认为,相比2016年11~12月的资金紧张,当前资金面波动可控。节前资金利率或将维持平稳,预计7天回购利率中枢波动区间为2.5%~3%。
债市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去杠杆之下货币政策偏紧、银行理财监管、通胀压力抬升、以及美债收益率上行等。春节前,我们认为资金面或将维持平稳,但去杠杆担忧犹存,维持债市震荡的判断,上调10年国债区间至2.9%~3.3%。
(作者系海通证券分析师)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