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超56支债券违约 辽冀等地成高发区
摘要:在刚刚过去的11月,债券市场违约发生频率增多,共发生3支公募债券违约,包括“15冀物流CP002”、“15机床CP003”、“12中城建MTN1”;1支私募债券违约,为“14信通债”。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邵鹏璐
近期,信用事件频发再次引起市场关注。
在刚刚过去的11月,债券市场违约发生频率增多,共发生3支公募债券违约,包括“15冀物流CP002”、“15机床CP003”、“12中城建MTN1”;1支私募债券违约,为“14信通债”。目前,“15冀物流CP002”、“15机床CP003”、“12中城建MTN1”均已足额兑付债券本息或利息,投资者暂时安全。
除此之外,11月29日,大连机床发行的超短融“16大机床SCP002”的主承销商兴业银行公告称,大连机床子公司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已触发该期超短融的交叉违约条款。若不能妥善解决,下一次,大连机床面对的可能就不是“技术性”违约了。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粗略统计,11月共有27支债项取消(或推迟)发行,涉及发行金额超过240亿元。其中短融、超短融等短期融资工具取消发行金额占比超过60%。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流动性趋于紧张、债券市场大幅波动的背景下,频发的信用事件或将加剧后期信用债流动性风险。
违约事件集中于发行主体评级AA-级至AA+级
2014年3月4日,“11超日债”公告无法按期兑付本息,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上首例违约的公募债券。“11超日债”违约事件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神话的终结,从这一天起,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不断出现,近两年的数量更是呈加速上升趋势。主体评级与债券违约的关联性也受到愈来愈大的关注。
债券历史平均违约概率是最能反映主体评级与债券违约关联性的指标之一。历史平均违约概率反映了某个级别主体发行的某一债券在不同时期的违约概率。而相较于国外评级,国内主体信用评级集中在AA级中,区分度较弱。在距离违约事件发生前3个月,即将发生违约的债券主体为AA级的数量依然占据所有违约债券数量最大的比例。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年初以来,已有超过56支债券违约,其中仅有25支债券进行了债项评级跟踪调整,还不到总数的一半;56支债券的发行主体中,有39支债券的发债主体信用评级进行了跟踪调整。然而,调整后的债券信用评级中仍有2支为A-1,3支为AA;且发债主体信用评级调整后仍有9支债券的主体处于AA-级别。
据鹏元数据整理统计,除了数量较少的BB级及以下评级主体外,我国债券违约概率随着各发行主体发行时评级的降低而增加,这表明我国债券主体评级与违约事件有比较大的关联性。
从数量来看,低等级的主体数量较少。从债券存续年份来看,我国债券的违约概率与存续年份关系不大,这可能是由于自2014年起我国债券市场才出现债务违约事件,违约债券的数量较少导致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结构或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其他某些性能的特性)较弱。
从违约事件主体发行时评级分布来看,违约事件集中在AA-级至AA+级,BBB+及以下级别主体的债券违约事件数量仅占统计总量的1.89%。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从我国债券市场及穆迪评级的债券发行时各主体评级数量占比中看出端倪。根据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各主体发债时基本扎堆于AA级,而穆迪评级的主体更接近于正态分布。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国内在发行主体违约风险未完全暴露前,评级公司不会给予其一个较低的主体评级。然而,随着违约日期的临近,主体信用评级整体上被大量调低。但在距离债券违约发生之前3个月的时间点上,AA级主体评级依然占即将违约债券数量的最大比例。
兴业证券分析师唐跃强调,目前信用风险尚未消除,对个券违约特征分析甚为重要。唐跃指出,目前违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业绩亏损、评级连续下调、流动性衰竭、公司治理和合并报表风险等方面。当前个体差异明显增大,对发行人不宜一刀切,信用债的投资难度明显上升。但从中长期来看,信用债的投资者价值主要来自深入的信用分析,对个体的精细化研究甚为重要。
辽宁、河北等地债券违约状况更应引起重视
除主体评级外,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及违约情况也颇受关注。鹏元数据整理了2014年至今违约的84支债券区域分布情况。
单从债券违约相对量——违约数量比(违约债券数量/该省2014年以来发行数量)来看,甘肃省以违约数量比超过1%的概率稳居榜首,其次是河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这些地区债券违约数量比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若考虑违约数量及比例,江苏省、辽宁省违约数量均达到了10支,并列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市9支和河北省8支。但据鹏元数据显示,江苏省2014年以来债券发行总量有4912支,而辽宁省仅为1270支,辽宁省违约比例远远高于江苏省。上海市2014年以来债券发行总量达3646支,而河北省仅发行974支,河北省虽违约数量少于上海市,但其违约比例远远高于上海市。
责任编辑: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