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债市 正文

地方债半年发行量接近去年全年 预计下半年将吸引更多机构参与(2)

2016-07-26 12:3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地方债 政策性金融债

摘要:2016年下行幅度显著超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交易价值提升。从投资者结构看,投资群体开始出现多元化迹象,除传统大行配置机构外,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和保险等对地方债的主动增持意愿明显上升。

2、2016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二级市场成交总结

现券交易:2016年上半年地方债月均成交量增长翻倍。从2015年四季度开始,随着发行扩容以及市场存量初具规模,地方政府债成交量显著增长,现券交易日趋活跃,地方债流动性溢价大幅改善。2015年全年地方债成交量仅2707亿元,而2016年上半年成交量已迅猛达到5806亿元;从月均值看,2015年下半年月均成交量仅421亿元,而2016年上半年则翻倍增长至925亿元,尤其是6月单月成交量达到235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交易所地方债的转托管量和成交量也大幅增长。由于地方政府债也可转托管到交易所,以方便加杠杆,带动转托管量和交易所成交量迅猛增长,从2015年仅微乎其微的23.2亿元成交量,一跃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134.4亿元,交易活跃度大幅上升。

二级利率变化:“价值洼地”特征体现,流动性溢价明显缩窄。从2016年初至今,地方债3年、5年、7年和10年期收益率分别下行11BP、14BP、10BP和8BP至2.749%、2.915%、3.09%和3.094%,下行幅度明显超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价值洼地”特性体现,流动性溢价大幅缩窄,体现出滞后补涨和填平洼地的特征。

利差变动:与国债利差小幅缩窄,与国开债利差先抑后扬。10年期地方债与国债利差从年初40BP缩窄至30BP左右,而10年期地方债与国开债利差则从年初时几乎倒挂10BP(交易盘大量买入国开债博收益),到4月下旬调整时由负转正走扩至25BP,但仍然没有重回2015年30BP以上的高点,从5月起债市重新迎来上涨,两者利差收缩至6BP左右。

交易活跃券:我们统计了2016年上半年二级市场前20支成交活跃券,交易最活跃的“15四川16”、“15辽宁债28”、“16山东债13”成交量分别达113亿元、104亿元和99.4亿元。成交活跃券的主要特征有:成交期限以3年、5年的中等期限为主,占比近80%,而7年、10年期等长债以配置需求为主,交易不活跃;单支债发行额较大,地方债活跃券的平均发行规模为150亿~160亿元左右,发行量大的地方债相对成交更活跃;发行利率相对较高,3年、5年期活跃券的发行利率较下限利率上浮20BP~30BP左右,票息较高的地方债随着利率下行呈现更高的交易价值;分省份来看,四川、江苏、辽宁、内蒙古和山东的地方债现券成交最为活跃,成交量位居前五位,占2016年上半年地方债全市场成交量的10.3%、9.3%、8.9%、7.3%和7.1%。

免税效应与套息价值:免税效应——地方政府债具有利息收入免税(减免25%的所得税和6%的增值税),风险权重20%,对应风险调整后的实际持有收益比同期限国债高10BP,比国开债高75BP,对配置机构尤其是对税率比较敏感、有效税率偏高的机构具有较强吸引力。

3、2016年上半年各省市地方债发行总结

各省市地方债发行规模概览:截至2016年上半年,除西藏外,全国已有34个省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其中,江苏、山东、浙江、广东、四川、湖北等发行量均在1800亿元以上,且有16个省市上半年地方债发行量已超过2015年全年,尤其是广东、湖北、山东、河北、天津比2015年全年发债量多增481亿元、323亿元、323亿元、260亿元和243亿元。

各省市地方债发行类型:从各省市地方债发行看,有25个省市地方债发行以公开招标方式为主,但有9个省市包括上海、大连、厦门、浙江、吉林、宁波、海南、青岛和北京的定向置换债发行占比达50%以上,其中仅浙江省上半年就发行定向置换地方债1500亿元,占该省地方债发行量的67%,占总供给的17%。湖南、江西、山西的置换债券发行为0,全部以公开发行债券为主,河南、四川、湖北、青海和山东等省市的公开发行债券也占到85%以上,其中,江苏、山东等的公开招标发行债券达2000亿元左右。从各省市地方债类型对比看,北京、山西、青海、甘肃、山西和内蒙古以专项债券为主,占比达80%以上,主要还款资金来源为政府性基金收入;云南、河南、贵州、辽宁、河北、湖南的地方债以一般债券为主,占比达65%以上。

各省市地方债与政府性债务余额占比:截至2015年末,各省市公布最新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达16万亿元,较2013年6月同比扩张47%。从各省市对比来看,在绝对规模上,排名前五的江苏、山东、浙江、广东和贵州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存量均在9100亿元以上,尤其是江苏突破了1万亿元;从增速看,宁夏、广西、山东、福建4省份中,地方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增长超过100%,贵州、陕西、浙江等8个省份的同比增速在60%~100%区间,仅有湖北一个省份出现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下降,而北京、天津、上海、吉林和四川的政府性债务增速也均在20%以下,整体较为平缓。

从各省市发债规模与政府性债务存量占比看,财政部曾计划将15万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在3年之内置换完毕。从2016年上半年可以看出,25个省市地方债发行占政府性债务余额之比为23%左右,其中,湖北、天津、甘肃3省市发行置换速度较快,占比均超过30%,尤其是湖北省上半年发行量占比达38%,排名居首,置换进展迅速;但辽宁、贵州、福建、云南、上海和北京6省市地方债发行进度偏缓慢,占政府性债务存量比重都低于20%,尤以北京的发债占比最低,仅7%,这意味着未来这些省市的地方债置换进度需要提速。

4、2016年上半年地方债发行与各省市综合财力对比

我们分别以“地方债发行存量/各省市GDP”和“2016年地方债发行/各省市综合财力”来衡量地方政府债务的偿债风险。从总量上看,截至2015年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6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3.3%,负债率并不高,相当于综合财力(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的82%,债务率低于100%。从各省情况看:

第一,从债务存量占比看,我们以2015年~2016年“地方政府债发行总量/GDP”来衡量静态偿债风险,可以看出,青海、宁夏、云南3省份发债占GDP之比较高,分别达27.7%、18.9%和18.6%,偿债负担较大;占比较低的省市除北京、上海在7.1%外,还包括广东(占5%)、山东(6.8%)、江苏(8%)、福建(8.2%)、河南(8.3%)、山西(8.4%)等,占GDP之比均不超过8.5%,反映出这些省市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具有较强资产厚度,偿债风险较小。

第二,从新发债务占各省市综合财力对比看,我们以2016年上半年“地方债发行总量/各省市综合财力(地方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来衡量地方现金流和动态偿债风险,可以看出,各省差异显著,青海占比最高达99%,债务压力较为沉重;贵州、内蒙古、湖北、安徽和宁夏等省市占比也超过50%;而占比较低的省市主要有山西、河南、江苏、广东、上海和北京等,占比不到20%,债务风险较小。(作者系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