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置换后城投平台走向:投融资功能仍须发挥(2)
摘要:过去传统的角度,中国的债务周期往往体现为:政府投资膨胀推动经济过热,而经济过热后治理导致债务水平上升。
在这样一个架构下,要想稳增长,毫无疑问要靠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最有效的是哪个主体?毫无疑问是处在行政传导链条上的以平台为主体的投资体系,所以必然要发挥平台的投融资功能。
即使跳出中国看美国,因为基建投资的需要,也仍然存在大量的市政债。美国州与地方政府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税收、银行贷款、发行市政债券等,而发行市政债券则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之前,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发行募集资金(除去用于偿还已有负债的部分外)与州和地方政府当年资本支出总规模的比值基本在80%~90%之间,金融危机后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在40%以上,可见其在建设项目融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平台会继续存在的第二个前提。
中央政府希望构筑一个可持续的财政体制,在此体制下,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和相应的投融资模式。但是从现状出发,制度的缺陷依旧。所以它存在的基础是十分明确的,不会因为地方政府完成债务置换后,就简单化与政府完全剥离,剥离完之后如果企业有自身经营能力的就转化为一般意义的国有企业,按照完全产业化的模式经营。我相信未来城投平台并不会完全按照这一路线发展,这是市场需要明确的。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城投,仍然会具备特殊的信用能力。
(作者系招商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
责任编辑: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