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债市 正文

央行多措维稳市场资金供应 降准概率下降债市承压(2)

2016-07-19 16:1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央行 利率 MLF

摘要:据统计,7月下旬共有5笔MLF到期,规模总计5290亿元,其中3个月期MLF有3笔,总计3115亿元,6个月期MLF有2笔,总计2170亿元。而上周各有1笔3个月期和6个月期MLF到期,总计2270亿元。

明明还表示,MLF能较好地鼓励商业银行向特定行业和产业发放贷款,尤其是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在国企产能过剩而民间投资不足的情况下,这种倾斜和刺激能更有效地刺激信贷,推动贷款回升,带动投资和内需,有利于经济“文火”复苏。

资金面宽松债市宜波段操作

不仅是MLF,近来多重因素促进资金面宽松。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税收征期上看,月中财税走款压力较大,尤其是7月有季度所得税清缴的影响,财政存款往往增加较多,因此央行继续在公开市场开展小额净投放也有必要。总的来看,短期虽然面临缴税和后续MLF到期的影响,但预计央行将灵活应对,资金面难改总体宽松局面。

从短期看,流动性供求的主要压力来自企业缴税和MLF到期。有业内人士表示,所得税清收入库已进入尾声,尚未造成太大影响;MLF则被提前续作,虽然从全月来看,已续作规模与全部到期规模还有差距,亦不清楚月内央行是否会再次开展MLF操作,但即便不再续作,本月到期的逾1800亿元3年期央票也可对到期MLF形成一定对冲,配合央行公开市场灵活操作,预计中短期内资金面将继续呈现适度宽松局面。

有市场人士进一步指出,5、6月份数据显示跨境外流压力减轻,外汇占款降幅收窄,这也是近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得以维持适度充裕的重要原因。近来,人民币跌势放缓,市场情绪趋稳,料资金外流压力仍可控。

华创证券分析师齐晟表示,外汇市场成交量的明显放大,叠加人民币汇率呈现贬值走势的背后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强化,企业和居民换汇意愿增强;第二是央行重新开始干预汇率。无论出于哪种原因,人民币贬值趋势下的外汇成交量放大都会导致外汇占款下降幅度扩大。如果央行采取了干预措施的话,一方面会使得央行的外汇储备更快消耗,流动性负面冲击更大,另一方面为了不影响干预汇率的效果,也会对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产生制约效果,例如2016年1~2月份央行只能用逆回购加大和MLF加量的方式对冲外汇占款的下滑,而没有采用降准的措施。

因此,齐晟表示,尽管目前资金面依然比较宽松,但考虑到央行似乎再次开始干预汇率,同时MLF放量续作只是起到了对冲近期MLF密集到期的效果,资金利率在目前这个水平难以觅得向下空间,在目前曲线已经非常平坦的情况下,继续压榨期限利差的投资策略存在一定风险。

上海证券分析师胡月晓表示,当前经济底部徘徊,物价平稳以及避险驱动等利好逐步消化,而货币稳中趋紧、金融去杠杆以及供给持续施压等利空凸显,趋势性机会较难显现。对债市而言,若无更多新的刺激,再度下行空间有限,因此建议投资者可适当获利了结,落袋为安。

明明表示,未来流动性投放仍将以MLF+逆回购的模式展开,流动性中性格局不变,降准概率下降,投资者对流动性风险仍然不可掉以轻心。同时,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CPI、PPI改善下货币政策料仍将保持中性稳健。而在出口改善带动经济复苏、全球风险偏好回升形势下,股市和商品或迎利好,债市料将承压。综合以上因素,他建议投资者在波段操作的同时谨防风险,并维持2016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8%~3.4%区间波动的判断不变。

新闻链接

什么是MLF?

MLF(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即中期借贷便利),于2014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不仅面临来自资本流动变化、财政支出变化及资本市场IPO等多方面的扰动,同时也承担着完善价格型调控框架、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等多方面的任务。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平稳适度,支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央银行需要根据流动性需求的期限、主体和用途不断丰富和完善工具组合,以进一步提高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责任编辑:潘世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