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从今年起进入5年攻坚期
摘要:2018年,中央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削减企业税费负担,预计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将在6%左右,地方政府整体财政收入增速将有所放缓。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曲静怡
2018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将对地方政府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形成一定下行压力。市场普遍认为,地方政府财政内外资金对债务偿付的支持均将走弱。同时,经济与财政实力显著差异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化趋势越加明显,其中贵州、云南、内蒙古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杠杆发展模式将在去杠杆背景下面临考验,地方政府面临一定的债务偿付压力。
大公信用研究院有限公司地方政府研究部(以下简称“大公”)研究报告认为,严监管下地方城投企业偿债能力趋弱并面临较大偿债风险和急迫的转型需要,地方城投仍是地方重要的系统性风险点。随着监管加强、地方政府融资日趋规范,2018~2022年将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关键时期,若地方政府债务偿付压力实现安全缓冲,债务风险将有望在日益健全的监管框架下逐步走低。
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化、货币政策稳中趋紧,对地方政府偿债来源基础提出更大考验
短期内,经济质量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民生改善和污染防治将成为国家工作重点。2018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中国经济工作将转向三大攻坚战及8项重点工作。大公认为,污染防治及经济质量为重的政策导向下供给侧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建立健全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强地方债务和金融监管、有效控制实体经济杠杆仍是防范金融风险重点,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将在改善民生水平、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与此同时,面对外部货币环境收紧及内部流动性紧张的双重压力,预计2018年央行将采取“提价加量”的货币政策组合,在保证市场流动性基础上防范资本外流风险,货币政策稳中趋紧,市场融资成本上浮概率较大。
2018年在中央经济、货币及财政政策组合下,地方经济、财政调整面临较大挑战。短期内,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各地面临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动能调整与转型挑战,地区经济形势将更趋复杂,区域间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不平衡性也更加凸显。在货币政策趋紧、地方政府财政与债务监管更加严格的压力下,如何响应并配合中央政府战略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稳定地方经济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固加强地方政府经济与财政实力,将成为2018年地方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区域经济差异愈加显著,地方政府财政实力明显分化
大公认为,2018年,中国经济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消费升级并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房地产严格调控将放缓地产投资增速,降低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一定程度抑制出口增长,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小幅放缓至6.7%。由于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各地区去产能和结构调整压力不同,经济分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2017年,东部及中部地区经济总体平稳,但东北和西部地区受供给侧改革影响程度不同导致经济差异加大,大公预测2018年地区分化趋势将更加显著。其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将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源泉。虽然资源优势为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第二产业提供基础,但因绿色经济和污染防治要求更加严格,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对地区经济的限制将更为突出,产业转型压力更大,部分省份因农业贡献较大,可对地区经济起到一定缓冲作用。东北地区作为传统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创新能力弱、产业链相对低端、人才外流等诸多因素使其仍面临严峻转型压力,同时随着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将继续推进,东北地区及河北、山西等重点去产能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将最为显著。
受制于经济下行压力,2018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将有所放缓,地区财政实力差异显著。得益于减税降费政策效应释放及供给侧改革推进,企业利润得到提升,加之土地供应增加,据Wind数据,2017年前11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同比增长8.7%,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同比增长32.5%。2018年,中央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削减企业税费负担,预计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将在6%左右,地方政府整体财政收入增速将有所放缓。
责任编辑: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