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投融资工作欲更进一步 企业债券和产业基金成重要抓手(2)
摘要:“在新形势下,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基层的交流,建立对接关系,为云南的投融资发展服务。”李聚合的结束语无疑让云南发展改革人再添信心,也令这座中国“南向战略”桥头堡的融资新格局,更加令人期待。
迎接基金时代 培育服务社会资本重要平台
企业债券的作用有目共睹,而本次巡讲的另一出重头戏——政府出资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同样是炙手可热。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副主任郑征指出,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方向符合国家战略意图,体现国家产业导向,是改变政府投资资金使用方式的一项重大改变和创新。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即业界熟知的“2800号文”,以完善政府出资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信用信息登记、信用和绩效评价等方式,对政府出资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进行事中事后监管,为促进产业发展和改善市场环境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直接融资发展已经进入‘基金时代’,‘2800号文’有利于行业的规范管理。”李聚合指出,“在此轮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党中央国务院鼓励政府预算内资金的创新运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产业基金作为整合政府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重要平台,大有可为。”
针对发展改革部门在产业基金发展中的着力点,李聚合补充指出,“产业基金是发展改革部门为社会资本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而对于基金而言,好的投资项目是关键,这方面要靠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发挥作用,做好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李聚合表示,在产业基金发展过程中,不同监管部门的政策着力点还不完全一致,应做好协同监管,发展改革部门将坚持对基金的鼓励、引导和促进,这个方向不会改变。在谈及具体支持政策时,李聚合点题道:“产业基金和企业债券融资有呼应关系,应该鼓励发债用于基金运营,这方面有很大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谋划顶层设计,地方发展改革委则在稳步探索实践。丁兴忠表示,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发展改革委自2016年后,先后牵头设立了云南省重点项目投资基金和云南省重点产业发展基金,改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长期以来投入不足,预算内资金补助一次投入、后续资金乏力的局面。2016年,云南省重点项目投资基金已实际落实基金规模达680亿元;云南省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完成设立,募资规模达51亿元,超过基金首期预期规模。丁兴忠说:“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政府出资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这一创新工具,积极推进重大规划、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实施和建设。”
加强学习 把握全局 推动融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丁兴忠坦承,云南经济的投资拉动特征比较明显,不论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要实现云南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服务。要保持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的目标,需要更畅通的融资渠道。发展改革系统任重道远,需要综合运用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手段,利用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更好地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精准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这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学习,努力将所学所获融入实践工作中,努力发掘云南发展潜力。”丁兴忠强调。
李聚合也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学习问题,他指出,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带头做好对投融资相关政策、文件和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发展改革工作要具备一定的金融基础,除了利用好巡讲培训的机会外,在日常要多跟有关专家和专业机构学习。
此外,李聚合还指出,把握政策方向对于地方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发展改革部门的一个突出优势是从全局出发看问题、以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要一手促发展一手防风险,“两手都要硬”。他强调:“债务必须有所规划,不能拆东墙补西墙,不能心中无数。要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风险排查,要有应对预案。”
对此,丁兴忠表示,云南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工作,建立了发债申请受理、内部管理、存续期监管等各项工作制度,做到责任明确、流程清晰、事后可查,有效推动了全省企业债券事中事后监管,并充分发挥信用建设的作用,增强对发债行为的信用约束,维护云南债券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大局和良好的融资环境。
对于云南融资工作能否在2017年更进一步,丁兴忠信心满满:“2016年云南GDP增幅8.7%,增幅排全国第六位,云南经济总量只排在第23位,已经徘徊了10多年,今年很有希望把排位提高,金融是支撑云南发展的重要工具。”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