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信用收流动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加大
摘要:但与此同时,近一个多月央行打击资金套利空转的行为,以及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防止资金跑偏和空转”要求,却需要央行适当收紧流动性,避免营造过于宽松的流动性环境。
李奇霖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降准”表述不同以往。在前几次会议中提及“降准”表述为“及时运用”与“抓紧运用”普惠降准/定向降准工具,而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表述为“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客观来说,现在确实是较好的降准时点,万亿特别国债发行,跨季时点到来。
在这样的状况下,央行是否会积极回应“降准”要求,存在不确定性。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即使央行回应了降准,资金利率也很难回归今年2~4月份的低位。之前过低的资金利率滋生了套利,让金融机构大量加杠杆,也让市场利率偏离政策利率太多,使OMO等价格工具失效。疫情缓解经济逐步恢复正常,央行没有继续保持如此低利率的必要。
按照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完善资金直达企业的政策工具和相关机制”的要求,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重心应在宽信用、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上。
这要求央行保持货币条件适当宽松,避免债券市场利率出现大幅的调整。
但与此同时,近一个多月央行打击资金套利空转的行为,以及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防止资金跑偏和空转”要求,却需要央行适当收紧流动性,避免营造过于宽松的流动性环境。
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要求实际给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建立了上限与下限约束,让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难度明显加大,利率在这种“既要又要”的状态下,比较难有明显的趋势。
(作者系粤开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