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本轮民企违约更发散更不可预测
摘要:据了解,去年有52家发行主体发行的134只债券违约,合计规模1223亿元,违约主体数量及金额均创历史纪录。今年以来,债券违约节奏虽然变缓,但违约个数依然较多。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公欣
曾经是百强民企的洛娃集团最近再陷债券违约。6月24日,上清所发布公告称,24日是洛娃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16洛娃科技MTN001”的付息兑付日。截至24日仍未收到洛娃集团支付的付息兑付资金,无法代理发行人进行本期债券的付息兑付工作。这也意味着,“16洛娃科技MTN001”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洛娃集团连陷债券违约并非个例。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2019年新增违约主体共20家,其中一季度新增18家。其中,新增违约主体中民企仍占多数,与2018年情况相似:2019年新增的20家违约主体中,民营企业共有18家,占违约主体数的90%。新增违约民企以非上市公司及制造业企业为主。
“与以往情况有所不同的是,这一轮民企违约潮主要由流动性而非基本面引起,其违约特征也相应具有发散性、不可预测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政策层面强调增加对民企的信贷规模,今年1月份非标融资规模大幅上升,同时针对民企的纾困基金、风险缓释工具等金融创新产品不断被推出,缓解了民企流动性压力。不过,要从根本上解决民企违约的问题,还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
政策持续纾困,违约依然频发
据了解,去年有52家发行主体发行的134只债券违约,合计规模1223亿元,违约主体数量及金额均创历史纪录。今年以来,债券违约节奏虽然变缓,但违约个数依然较多。数据显示,在今年违约债券中,河南众品食业、康得新、宝塔石化、国购投资、东方金钰等均是今年首次违约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民企。
实际上,自2018年12月以来,洛娃科技发行的7笔公司债均构成实质性违约。截至目前,洛娃科技涉实质性债券违约合计金额达47.5亿元。就在20日,洛娃科技已出现一笔债券违约,当天其发布公告称,公司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应于2019年6月22日兑付本息,由于公司资金筹措方案尚未落实,本期中期票据到期兑付存在不确定性,公司仍在积极筹措付息兑付资金。
中诚信认为,这一波违约潮的主要违约主体依旧是民营企业,平台公司未发生债券违约。但未来平台公司非标债务违约风险暴露的可能性或将提升,希望市场警惕非标债务风险向债券市场传导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债市违约反弹,是在信用环境宽松、纾困政策不断的情况下发生的。2018年12月,央行宣布,为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决定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TMLF资金可使用3年,超过MLF的1年期限,利率比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今年2月,央行进行首次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扩大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多家银行随后宣布发行永续债或优先股补充资本。
支持民企融资“组合拳”不断,为何违约依然频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当前政策环境下,资管等机构对信用债风险偏好虽然有所下沉,但仍主要聚焦在大型民企。对民企债风险偏好有回升,但还是不算太高。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纾困政策的落地可能诱发民企道德风险。纾困政策旨在改善民企外部融资环境,缓解民企流动性紧张,却也无形中诱发部分违约民企的道德风险问题:以前民企缺乏有力的外部支持,违约后偿债只能靠自己变卖资产或者寻求外部融资渠道;但现阶段大趋势是政策逐步向民企倾斜,外部助力的增强反而弱化了部分民企的主观偿债能动性,政策“兜底”的情况下,民企更倾向于将保全资产,最小化自身损失。
实际上,今年以来,民企债券净融资额已连续三个月为负。根据中信建投统计,纾困民企政策推出后,去年仅11月净融资额转正,之后持续下滑。2019年1~3月,民企债券净融资额分别为-174.65亿元、-98.51亿元、-291.05亿元,3月净融资额为2017年以来的次低点。
民企违约内外因兼具
据了解,近年来,洛娃集团进行了大量海外兼并和收购业务,其中包括收购美国攀柔莎80%股权和法国夏特拉尔77.34%股权以扩张日化业务,斥巨资16.22亿元收购了法国8家企业的土地以开展粗粮和面粉生产等业务。
对此,国泰君安证券表示,应警惕企业的大规模境外投资行为,分析海外投资的合理性和对公司资金占用以及偿债能力的影响。亦有分析指出,虽然不能断言海外投资是洛娃集团走向破产重整的决定因素,但确实对公司的清偿能力产生了一定影响,还进一步连累了日化业务。
实际上,专家认为,违约民企往往会提早出现债务逾期或技术性违约等多个问题,且多个问题共存。一是经营上,投资激进、跨主业经营、短贷长用、主营业务现金流差;二是内部治理上,股权结构不清晰、内控差、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挪用资金或违规担保、关联方占款多;三是财务上,报表披露不充分、虚增货币资金、有息债务负担过重、短期有息债务占比过高;四是对外融资上,银行融资空间有限、依赖于非标和公开市场融资等。
除了洛娃集团,也有不少民企违约是出自于上述原因。如天翔环境3月25日披露2亿元公司债违约,此前PPP项目贷款未能如期放款,海外收购较多,控股股东对其资金占用超过20亿元;三胞集团3月15日披露5.5亿元企业债违约,此前耗资300亿元大举对外收购,理财计划陆续到期等。
业内人士认为,民企风险集中爆发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高杠杆多元化的民企需要缩身过冬;盈利边际弱化影响了民企自身造血能力,其影响虽然目前来看相对有限,但是未来影响程度将会增大;最重要的一点是外部再融资环境的不利变化,信贷投放倾向于国企而非民企,与此同时非标收缩形成了压倒民企再融资的“最后一根稻”。
违约民企的“救赎”之路
据了解,针对已经违约的债券,相关监管机构在研究推进各种市场化、法治化的处置措施,正在探索违约债券特殊转让的交易机制。其中,沪深交易所分别下发了公司债券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债券受托管理人对债券风险进行持续监测、上报。
“即使有新的违约事件发生,预计交易所信用债违约率仍不会超过同类债券、债务融资工具,也会远低于银行贷款的不良率,整体违约形势可控。”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民企债券违约问题的解决,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增加民企的资金供给来缓解,民企自身也需要采取有效举措,从根本上来解决债券违约事件的发生。”对于违约的解决办法,相关专家分析认为,民企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民企应做好资金使用规划,确保可以在融资到期前筹措偿债所需资金;其次,民企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不盲目借助信贷或债务融资进行快速扩张;再次,民企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善企业盈利能力,使得企业能够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中诚信研究院研究员李想表示:“除了兑付和违约,债券到期后,发债主体还可以和持有人通过协商解决,这一做法可以让民营企业有更多的缓冲时间,这是目前双方共赢的最优方式,因为很多债券违约只是技术上的问题,并不是这个企业不行了。”
而面对违约风险,投资者不可不防。投资者应如何规避风险?对此,专家建议,从具体风险点来看,可重点规避有以下特征的民企:债务规模占收入或现金流的比重显著高、债务结构不合理的企业;应收款项占资产比重大、占收入比例高,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的企业;非标融资占比高的企业;关联交易占比高的企业;具有流动性风险(货币资金/短期债务比值低)的企业;业务过于多元化、非主业为贸易但贸易收入占比较大的企业;海外资产占比大的企业,等等。
大多数受访专家认为,随着一系列缓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举措的进一步落实,民企的资金压力会有所降低,资金供给状况将有所好转,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民企债券违约事件预计会明显减少。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