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债市 正文

国际债转股成功经验

2019-06-27 16:0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债转股 《债务危机》

摘要:对于债转股,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达利欧写的《债务危机》一书中有更多专业的思考。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对于债转股,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达利欧写的《债务危机》一书中有更多专业的思考。书中货币、债务和信贷总是被一同提起。他将三者关系如下定义,“信贷定义为赋予他人购买力,他人承诺今后偿还该购买力,即偿还债务”;“大部分被视为资金的东西,其实是信贷,而信贷这种东西,会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凭空出现,也会在经济不振的时候凭空消失”。
    资金可以凭空出现,这件事如何评价?是好是坏?对中国读者来说,最近全球金融危机的记忆,不少是关乎信贷跃进带来的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泡沫,因此对于信贷增长非常反感。不过,我们要记住,中国这几十年情况有特殊性。从其他国家经验来看,如果信贷紧缩,往往伴随经济萧条与通缩,丧失可能的发展机会,作为通胀反义词的通缩,它的世界并没有那么美好。
    其实,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关于债务的担忧始终存在。债到底是什么?债问题如何解决?中国在其中又扮演什么角色?这本书提醒我们:债务的本质,其实就是钱,或者说货币。因为目前欧美、亚洲多个国家,都曾经在面临严重债务危机时通过债转股化解债务压力,缓解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压力,最典型的有美国、日本、韩国、波兰和智利等。这些国家债转股有一大特点,债转股大多发生在经济周期转弱、债务危机发生之时。政府的目的是保护脆弱的实体经济,减轻银行不良资产负担,缓解金融危机压力,是特殊经济周期的产物。他们的债转股的成功关键,有这么几招值得借鉴:
    早发现早处理是重点。智利由于处理及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中利用债转股手段成功将国家从经济衰退的泥沼之中解救出来。
    政府引导支持是保证。每个国家的债转股政府都施以援手。甚至美国这样市场化的国家,在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时政府也对银行给予足够的支持。
    市场化选择标的是原则。凡是由投资者自行甄别标的,债转股都较为成功。而波兰是纯粹的政策指导对国有企业进行债转股,实施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打开能进能出通道是保证。通常债权转为股权后持股方并不倾向长期持有,在经济周期转强后需要成熟的股权交易市场给予退出通道,可通过一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也可以出售给政府、拍卖或回购。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