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债市 正文

债券市场助力民营企业纾困

2019-03-26 16:0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债券市场

摘要:打铁还需自身硬。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覃汉表示,本轮政策着眼点在于弥补民营经济的融资短板,以市场化手段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但并非所有民营企业都符合这“四有”标准,结构性问题终究需要结构性地解决。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盼盼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既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又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又再次指出,服务实体经济,这是金融的天职,但是当前确实面临着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去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遏制了融资成本上升的势头。我们四次降准,其目的还是通过降低金融机构本身的成本,促进这些资金流向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今年我们要抓住融资难融资贵这个制约经济发展、市场活力的‘卡脖子’问题,多策并举、多管齐下,让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

如何精准改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这其中,债券如何来助力?

债券市场政策频出

2018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支持优质企业直接融资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通知》,重点支持符合要求的优质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通知》指出,要支持信用优良、经营稳健、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或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优质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发行优质企业债券,实行“一次核准额度、分期自主发行”的发行管理方式。优质企业债券实行“即报即审”,安排专人对接、专项审核,比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和简化审核类”债券审核程序,并适当调整审核政策要求。

同时,为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还推出企业债券创新品种——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曾指出,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试点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募集资金在有效监管下,通过商业银行转贷管理,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覆盖面。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印发《关于简化企业债券审报程序加强风险防范和改革监管方式的意见》时,专门将《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管理规定》附后。2017年印发的《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也明确提出,以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形式发行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

2018年11月举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再次指出,加大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以地方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募集资金由托管商业银行转贷给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并适当优化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管理的相关规定,满足民营企业实际融资需求。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2018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140.6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5万亿元,占23.8%,有贷款余额的户数1911万户,覆盖18%的市场主体。

“精准滴灌”力求实效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长期存在,原因既有民营企业规模偏小、商业模式较为单一、可用作担保和抵押的资产不多、经营风险较大等因素,也与一些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有关。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民营企业债券和信贷违约频发。2018年前9个月,公司信用债发生违约的34家企业中有26家是民企,涉及金额552亿元。其中,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前9个月发生违约的15家企业中有9家是民营企业,涉及金额258亿元。

2018年民营企业债券违约增加幅度较大,违约频率增加,造成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对民企风险偏好下降。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违约频率再增加,形成了一个循环和负向螺旋,并且相互强化。这种螺旋和情绪在股市、债市、信贷市场之间相互溢出和传导。

在此情况下,央行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希望以此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在工具设立后,得到了各家金融机构的迅速响应。2018年11月,民企债券发行创出年内新高。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发现,经历了一轮轮融资难后,一些民企开始反思,并自发通过各种方法改善流动性。

在申万宏源固收首席分析师孟祥娟看来,短贷长用是民企存在的共性问题之一,这使民企转贷压力很大,也是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担忧政策缺乏连续性,银行也同样担忧政策出现“急刹车”,建议政策应给企业留出过渡期。

针对企业、银行的顾虑,2018年以来,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其中,鼓励信贷倾斜、建立考核激励和容错机制、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建立纾困基金等措施均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货币政策方面,2018年央行4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金合计3.65万亿元,同时还运用MLF(中期借贷便利)提供流动性新增1.76万亿元,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使经济周期性所产生的一些收缩效应得到缓解。

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高山”,2018年11月7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监管层长短相济,频施“组合拳”,助力民营企业信用扩张落到实处,增强了市场信心。

“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有边际改善,呈量增、价降、面扩、回暖的特点。”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发挥引导作用、支持和改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打铁还需自身硬

来自企业端的反馈已经有所缓和。

“公司属于生态环保类企业,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资金长周期运转,今年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资金流动性出现暂时的困难。不过自2018年6月份以来,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等多个部门积极通过现场调研、会议协调等方式帮助公司化解流动性风险。目前,相关机构已协助推动成立了纾困基金,帮助我们化解流动性风险,已经有实质性改善。”近日,蒙草生态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事实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监管层面,各类民营企业支持计划仍在持续进行中。

近日,沪深交易所首批推出了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两单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均采用信用保护合约

形式,两家公司均为上市民营企业。

打铁还需自身硬。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覃汉表示,本轮政策着眼点在于弥补民营经济的融资短板,以市场化手段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但并非所有民营企业都符合这“四有”标准,结构性问题终究需要结构性地解决。

市场化、法制化、防范道德风险,正是本轮政策的主要着力点。民营企业还是需要对此有清醒的认知,更需要做的还是改善自身经营管理,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主动与金融市场机构加强沟通,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和披露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监管层、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