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弱势震荡难改
摘要:上周,债券市场不改弱势震荡运行格局,国债期货主要合约纷纷小幅下跌。自上月末以来,债市已持续调整超过1周,10年期国开债成交利率上行了约7BP。
【外资涌入,持仓占比猛增七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国债数量达到8388.99亿元,连续16个月攀升。过去的一年中,境外机构持有量在全市场的占比已经从3.88%提升到6.74%,持仓占比较去年同期增超7成。
点评:近日,瑞银资产管理在中国设立的的外商独资企业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已正式推出了其首支境内固定收益基金产品。
境外机构增持中国债券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中国债券市场的体量在世界上排名仅次于美国、日本,这是一个庞大到让国际投资者无法忽视的市场。另一方面,2015年人民币加入SDR,而国内债券市场机制也日趋成熟化,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着力推进银行间市场的开放,RQFII以及直接的银行间准入机制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导致了资金的持续流入。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断迈出新步伐,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债市的途径正在不断拓宽,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不断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8年5月2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二期投产,在实时全额结算模式基础上引入定时净额结算机制,实现流动性更为节约的混合结算机制。同时,系统支持人民币付款、付款交割(DvP)结算、人民币对外币同步交收(PvP)、中央对手集中清算和其他跨境人民币交易结算等业务。
目前,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债市的途径不断拓宽,同时国际形势下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加,境外机构不断增持我国债券,积极探索投资结构。未来随着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境外买家将成为我国债市日益活跃的参与者。
【债市弱势震荡难改】上周,债券市场不改弱势震荡运行格局,国债期货主要合约纷纷小幅下跌。自上月末以来,债市已持续调整超过1周,10年期国开债成交利率上行了约7BP。
点评:一些投资者原本期待,5月末债券市场收益率能够冲破4月份低点,进一步打开下行空间,但随后的行情表明,市场继续突破的阻力不小,好在最近这波市场回调也比较温和,市场上空头气氛也并不强烈。
6月1日,央行宣布适当扩大MLF担保品范围,不少市场机构认为,短期内降准概率有所下降。
6月6日,央行开展4630亿元1年期MLF操作,对冲到期后MLF余额新增2035亿元。央行再次超额续作MLF,表明了MLF将继续作为中期流动性投放重要工具的定位。
降准预期降温、海外债市走弱的确构成利空,但在近期债市收益率先抑后扬的走势背后,基本面因素可能才是更关键的推手。最近披露PMI等景气数据表现不错,高频数据显示的经济动能并不弱,中上游大型企业的利润增速仍维持高位,显示经济基本面韧性较强,前期市场对经济的谨慎预期继续修正。
进入年中时点,资金面变数加大,再考虑到经济运行平稳、宽松预期降温,债市边际不利因素略多,仍将面临一定调整压力。但也有不少观点指出,去杠杆对经济的反作用力开始显现,随着企业融资难度上升,风险暴露增多,后续基本面可能对债市呈现边际有利的变化,利率上行的空间并不大。
(栏目主持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盼盼)
责任编辑: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