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市场活跃度不断提高 绿色非金融债发行总量空间大
摘要:在认证流程层面清除投机套利、“漂绿”等伪绿色债券,最终提高绿色债券认证质量与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的公信力,以促进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市场健康发展。
2017年度绿色债券发行情况汇总
2017年中国绿色债券每月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中债资信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邵鹏璐
2017年是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第二年,绿色债券市场的活跃度不断提高,全年共有83个主体发行了115支绿色债券,累计注册金额2615.40亿元,发行金额2067.80亿元,较2016年增加4.16%。就发行规模而言,绿色金融债仍是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主力,全年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达1234亿元,更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逐步进入绿色金融债券市场。此外,2017年更多非金融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融资,全年绿色非金融债发行33.80亿元,非金融发行主体数量和发行债券数量均较2016年有所提升。预计未来我国非金融企业直接参与绿色债券市场的程度将进一步加深,绿色非金融债发行总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7年获得第三方机构绿色评估认证的债券比例较2016年有所降低,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全年绿色债券的发行利率来看,绿色债券的利差受发行主体的信用品质、发行时间、券种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绿色”标识并未能对绿色债券的发行利率产生明显利好。
机构预计,随着《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的落地实施,绿色债券市场将统一评估认证标准,规范评估认证行为,在认证流程层面清除投机套利与“漂绿”等伪绿色债券,最终提高绿色债券认证质量与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的公信力,促进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市场的健康发展。
绿色债券发债类型仍以金融债为主
2017年绿色债券发债类型仍以金融债为主,更多中小型金融机构逐步进入绿色金融债券市场。
绿色金融债的主要用途是为银行的绿色信贷提供资金支持,银行后续将独立承担融资企业的绿色项目审核工作。银行在绿色项目评估与筛选时,需要保证程序和制度的合规性、规范性以及相关人员的专业性,进而确保募集资金能带来明确的环境效益。目前,金融企业通过绿色债券融资并投放于绿色信贷,承担起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角色。
绿色金融债具有单笔发行规模大的特点,目前仍是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主要券种。2017年,我国共有25家金融机构发行44支绿色金融债。2017年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虽较2016年有所收窄,但发行主体数量较2016年增加近15家,更多中小型金融机构(如城市商业银行)在2017年逐步进入绿色金融债券市场。就发行主体来看,我国绿色金融债的发行主体以商业银行为主,除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50亿元)、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亿元)等大型政策性银行与国有银行外,部分具有实力的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业也逐步进入了绿色债券市场,如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00亿元)、南京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0亿元)。
2017年,绿色非金融债发行规模较2016年明显提升,我国非金融企业直接参与绿色债券市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绿色非金融债方面,2017年18家主体发行了25支绿色公司债,18家主体发行了21支绿色企业债,10家主体发行了12支绿色债务融资工具,3家主体发行了3支绿色熊猫债,10家主体发行了10支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主体数量和发行债券数量同比均有所提升,进一步印证了非金融企业在绿色债券市场中的积极作用。
绿色非金融债对应的募投项目通常比较明确,即企业按计划进行的绿色项目建设或运营,其对资金有实际需求。2017年,我国绿色非金融债主要包括绿色公司债、绿色企业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熊猫债、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债券发行数量合计71支,发行规模合计833.80亿元。2017年绿色非金融债在绿色债券市场中的比重(按发行总额计)由2016年的约20%提升至近40%。中债资信绿色债券研究团队认为,这表明我国实体经济直接参与绿色债券市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预计未来发行总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绿色非金融债由于具有较强的项目依存性,其发展有助于促进绿色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以及后期跟踪的完善,从长期来看将会增加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成熟度。
绿债各项评级均高于债券市场整体水平
2017年发行的绿色债券以3年期、5年期为主,其余发债期限还有1年以内、1年期、2年期、7年期、10年期与15年期,加权平均期限为4.3年。整体来看,2017年绿色债券的期限结构与2016年基本一致,均以3年期与5年期债券为主。
发行主体级别方面,2017年我国74家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中(不含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主体),AAA级别主体合计26家,AA+级别主体合计21家,AA级别主体合计23家,AA-级别主体1家,另有3家主体(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无国内主体评级信息。发行债项级别方面,2017年我国105支绿色债券债项,AAA级别债项合计44支,AA+级别债项合计25支,AA级别债项合计17支,AA-级别债项1支,A-1级别债项1支,另有17支债券无国内债项评级信息披露。
总体而言,AAA级别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占所有绿色债券发行主体的36.19%,远高于债券市场相应24.42%的整体水平;AAA级别绿色债券发行数量占全部绿色债券发行数量的41.90%,亦远高于债券市场相应26.97%的整体水平。中债资信绿色债券研究团队认为,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与债项评级表现优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政策性银行及优质的大型商业银行发行了多支绿色金融债;绿色非金融债的募投项目多从属于电力、水务、公共交通等公益性行业,且发行主体多为行业内龙头企业,考虑到行业运行稳定,信用品质较高,其主体级别与债项级别均高于非绿色债券。由于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债券发行体量有限,未来随着绿色债券发行主体的增加,绿色债券市场的评级水平将会逐步回归至市场的平均水平。但考虑到绿色债券募投项目多为受政策支持类型,其评级水平可能仍将略优于非绿色债券。
政策推动规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
2017年,我国获得第三方机构绿色评估认证的债券合计76支,占新发行绿色债券比重的66.09%,较2016年的85.7%有所降低,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债资信绿色债券研究团队表示,新发行但未获得第三方机构绿色评估认证的债券主要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监管的绿色企业债(合计21支),该类债项在申报阶段已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的绿色属性评估,故暂无第三方机构绿色评估认证。
2017年参与我国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的第三方机构共计11家,涵盖会计师事务所、专业评级认证机构、能源环境类咨询机构以及其他学术机构等多种机构类型。2017年末,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设置了评估认证机构的准入门槛和资质要求,对于相关机构层面,《指引》明确参与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的机构需具有必备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技术方法、质量控制等规范性制度、流程,且获得评级、认证、鉴证、能源、气候或环境领域执业资质;同时,最近3年或自成立以来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诚信记录。专业素质层面,《指引》要求参与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人员需具有相应的会计、审计、金融、能源、气候或环境领域专业素质,其中绿色债券评估认证项目组成员原则上应当同时配备熟悉会计、审计和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员和熟悉能源、气候和环境领域的专业人员。绿色标准委员会将组织领域内机构和专家对绿色债券认证机构进行市场化评议,并在指定网站披露评议结果。
同时,《指引》从技术层面对绿色债券评估认证的主要内容、评估认证方式作出了相关规定,对业务承接、业务实施和报告出具三个环节,均作了详细的规范和要求,统一了绿色评估认证业务流程的基本要求。中债资信绿色债券研究团队认为,随着《指引》的落地实施,未来市场将统一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标准,规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在认证流程层面清除投机套利、“漂绿”等伪绿色债券,最终提高绿色债券认证质量与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的公信力,以促进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市场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