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打新风险渐增已有12支“破发”
摘要:可转债跌破发行价是正常现象,对于投资者来说,应将可转债作为长期投资标的,因为可转债属于相对安全的品种,而且未来还有可转债转股的溢价预期。
【债市调整还未结束】上周,交易所债券市场有所修复,其中,国债指数在上周一(11月27日)稍稍跳空高开,报收十字星,随后几日在此位置窄幅整理,指数始终站在60日均线上方,11月30日开盘后,再次跃上失去两周之久的30日均线,修复性行情迹象出现。时至年末,预计债市大起大落的概率较低。
点评:具体来看,配置仍是近期的重要问题。目前债市情绪仍然脆弱,基本面短期内难以提供利好支撑。同时,监管举措尚未完全落地,金融机构“负债荒”继续发酵,年底机构“缺钱”,配置盘迟迟难以入场,也无法提供呵护债市连续反弹的“暖气”,预计后续收益率将维持高位震荡,但继续上行空间不大。纵观四季度,债券收益率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源于银行配置需求的减弱。在负债端压力和争夺一般存款的背景下,虽然当前债券相对信贷的性价比突出,但并不意味着银行会压减信贷、增配债券,未来银行配债需求仍面临信贷挤压,而配置需求偏弱仍将施压和制约债市行情。
不过,市场机构也普遍认可当前债券的配置价值,如果收益率进一步上升,将刺激不同层面的需求释放,从而抑制债市收益率大幅上行。从一级市场看,财政部上周招标的今年第三期特别国债,期限5年,计划发行264亿元,最终中标利率接近二级市场水平,投标倍数2.68,需求比较平稳。此外,近期利率债的发行利率多接近或低于二级市场水平,投标倍数往往也不低,显示一些机构趁调整逐步加大了配置力度,说明机构对当前债市收益率已较为认可,后续收益率进一步上行空间应有限。
不过,短期内,债市仍缺少推动收益率下行的有利因素,做多仍缺乏逻辑支撑,市场更多是超跌反弹并非反转。此外,随着海外经济持续改善,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加快,美欧债券长端收益率易升难降,也将对国内债市形成压制。因此,债市调整还未结束,静待债市回归基本面和资金面。
【可转债打新风险渐增已有12支“破发”】四季度以来,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热情高涨,不仅发行数量多,而且可转债申购方式改为信用申购等同免费打新,让一众投资者趋之若鹜,各券商交易软件也纷纷推出申购可转债功能,搅动资本市场一池春水。不过,从最近可转债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转债市场风险正在显露。
11月30日新上市的“久立转2”仅半日便跌破面值,另外,小康转债和嘉澳转债则持续在盘中数次跌破面值。事实上,目前有多支可转债正在经历大规模跌破面值的冲击。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30日收盘,二级市场正在交易的28支可转债中,已有12支跌破发行价。
点评:可转债作为上市品种,不是零风险债券,其本身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尤其受投机的因素影响。因此投资者应看中的是未来可转债转股后的溢价收益,而不是当作赚差价、投机、短炒的品种,这样会加大可转债的风险。
分析其原因,一是可转债的发行增多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投资者的短期抛售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机构的大股东也进行减持抛售,这对短期可转债的供求有较大的冲击。二是近期A股市场正在进行调整,这导致了可转债的标的股,即正股价格下行,从而使得目前可转债的定价失去优势。并且在正股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未来可转债的转股溢价情况将不太乐观。
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可转债二级市场的买卖并不是没有风险、包赚不赔的,还要慎重投资,杜绝毫无风险意识的投机行为。可转债跌破发行价是正常现象,对于投资者来说,应将可转债作为长期投资标的,因为可转债属于相对安全的品种,而且未来还有可转债转股的溢价预期。
(栏目主持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盼盼)
责任编辑: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