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债评
摘要:目前,受到基金发行比例限制及股市债市震荡影响的压力,加之监管趋严,市场在逐步去杠杆,委外资金可能加速退出市场,一些针对委外资金的基金缺少来源,形成“壳”基金,造成部分管理人无法发行新基金。
【多家公司终止定增计划可转债市场发展驶入快车道】6月1日,又有两家公司决定终止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其中,内蒙华电终止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事项的同时,拟发行可转债。
近年来,定增市场一直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利器”,但也成为一些投资机构赚取快钱的工具。随着监管趋严,弱势上市公司的发展将受到一定限制,强弱分化将加剧。
点评:2014~2016年,上市公司定增备受市场青睐。据统计,2016年定增融资规模达到1.69万亿元,参与定增的投资机构达814家;定增占市场整体股权融资比例高达80.05%。而在2010~2013年,定增融资规模基本在每年3000亿元左右。
定增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但也滋生一些不良现象。2017年2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规则进行了调整。
Wind统计数据显示,自今年2月监管新规实施以来,共有152家上市公司公告终止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较去年同期增长59%。
面对定增市场收紧,多家公司将目光锁定可转债。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25家公司停止实施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同时拟公开发行可转债。
今年以来,可转债审批加速,可转债市场发展驶入快车道。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超过70家公司发布了可转债预案,合计金额约为2137.14亿元,约为去年同期5倍。其中,超过50亿元的可转债发行预案6个,合计金额高达135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实施后,财务状况优异的上市公司,可通过发行可转债募资;而财务状况较差的上市公司,转型或者发展空间都受到约束。由于财务指标达不到发行可转债的条件,需要等待18个月一次的定增机会。弱势上市公司的发展将受到一定限制,强弱分化将加剧。
【货币基金受热捧债券基金发行难】近来,固收类基金在投资者中受欢迎程度呈现两极分化状态。一边是多支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突破4%,重回2013年巅峰期收益水平,投资者趋之若鹜;另一边是部分债券型基金发布公告推迟、暂停甚至取消募集,以债券基金为主打产品的基金公司简直门可罗雀。
点评:每逢季末、年底等银行考核的重要时间节点,货币基金会受到资金面阶段性紧张等因素影响,7日年化收益率出现上涨。今年以来,货币基金收益率一路走高,一方面与国内去杠杆因素有关,资金面短期相对紧张的局面推高了货币基金收益率。
与受宠的货币基金形成鲜明对比,债券基金的日子并不好过。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以来整个基金行业有近400支新基金“超期未募集”,导致整个行业基金去库存压力较大。其中大多数是贴有“疑似委外”标签的债券型基金产品。
所谓“委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委托给公募基金公司等外部机构管理、投资,操作方式包括专户、投顾模式两种。
过去几年中,在利率市场化深入的背景下,“存款理财化”趋势明显,导致银行的负债成本上升,负债稳定性下降。商业银行需要提高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在资产端寻求机会,由此助推委托投资、增加杠杆的规模与速度。
目前,受到基金发行比例限制及股市债市震荡影响的压力,加之监管趋严,市场在逐步去杠杆,委外资金可能加速退出市场,一些针对委外资金的基金缺少来源,形成“壳”基金,造成部分管理人无法发行新基金。监管层对基金延期募集的举措,对具有多个闲置壳资源且影响新基金发行的基金管理人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基金去库存解决方案。
(栏目主持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盼盼)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