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债市 正文

地方债发行大幅放缓 对利率债冲击明显减弱

2017-05-09 15:1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地方债 利率债

摘要:截至4月30日,今年地方债已发行7937.48亿元,虽然3月份以来地方债供给开始提速,但较去年同期发行的20198.39亿元大幅减少,发行速度大幅下降。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邵鹏璐

4月份,地方债发行共3188.42亿元。截至4月30日,今年地方债已发行7937.48亿元,虽然3月份以来地方债供给开始提速,但较去年同期发行的20198.39亿元大幅减少,发行速度大幅下降。

由于今年地方债发行工作开始较晚,且发行规模比较小,市场上存在“今年财政部压缩了置换额度”的误解,从而对今年“积极财政”存在些许怀疑。

实际上,目前置换规模这么少,是因为剩余非债券形式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比市场预期的要少很多。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由于今年地方债整体发行成本偏高,地方政府发行意愿有所推延;今年地方债整体发行规模较小(主要是置换债),地方政府并不急于发行地方债,地方债整体的发行节奏有所放缓;城投债置换目前尚未有比较清晰的进展,也会对地方政府的置换债发行节奏有一定影响。

发行利率上浮幅度扩大 发行成本偏高

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地方债合计发行107支共计4745亿元(同比下降50%),平均每支发行规模为44.3亿元(同比下降30.4%);涉及15个发行主体,平均每个主体发行316.3亿元(同比下降33.8%)。

而去年同期,地方债合计发行150支共计9554亿元,平均每支发行规模为63.7亿元;涉及20个发行主体,平均每个主体发行477.7亿元。

从发行利率来看,2017年公开发行地方债的平均发行利率为3.40%,比去年上涨52BP;定向置换发行地方债的平均发行利率为3.64%,比去年上涨55BP。

从发行利率的上浮幅度来看,公开发行债券发行利率与发行利率区间下限相比,平均上浮26BP,比去年上涨了7.4BP;定向置换债券发行利率与发行利率区间下限相比,平均上浮14.99%,比去年下跌了0.29%。

因此,孙彬彬表示,从发行成本的角度来看,2017年一季度地方债的平均发行成本较2016年同期有比较明显的抬升;但较发行下限的上浮幅度有一定差异,其中发行占比下降的公开发行债券上浮利差扩大了7.4BP,显示其相对发行成本也有所抬升;发行占比提高的定向置换债券上浮比例继续维持在15%附近,相较去年却有所下降,定向置换债券的相对成本有所回落。

置换债规模偏小 地方债供给或低于预期

2017年地方债发行的最大变数,或者最大的预期差在于,置换债规模偏小,这也是今年地方债已发行规模较小、总发行规模较小的原因之一。

那么,还有多少地方债务没有被置换?

在地方债务置换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并未完全使用置换额度,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明显低于当年的债务限额,存量非债券形式地方债务剩余置换规模也明显偏小,远小于按照每年置换规模倒推计算的剩余可置换债务规模。按照天风证券固收团队的推算,2016年末未置换地方债务规模为4.7万亿元。

此外,今年还要发行多少地方债?目前,地方债存量达到11.3万亿元,占债券总存量的16.91%,仅次于政金债(12.38万亿元,占比18.46%)和国债(12万亿元,占比17.97%)。以3、5、7年期品种为主,公开发行占比较高(75%),定向发行占25%。

今年地方政府债供给量可能低于预期。据天风证券固收团队预计,在剩余尚未置换非债券形式地方债务的规模仅为4.7万亿元的情况下,2017年地方债置换债规模预计为2.94万亿元,新增债规模预计为1.59万亿元,合计发行4.53万亿元。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今年置换债规模或略超3万亿元,新增规模在1.6万亿元左右,地方债总供给量为4.6万亿元。兴业证券分析师唐跃表示,考虑到今年有2400亿元的地方债到期,净供给量或在4.36万亿元左右,总量上低于去年。由于置换工作需要在2018年8月之前完成,这也意味着将近3.4万亿元置换债将在2018年发行。据兴业证券估计,今年地方债发行高峰将集中在二季度,规模上将达到2.4万亿元,新增与置换占比相当;三、四季度发行规模将逐步下滑。

市场化特征愈发明显 对利率债冲击趋弱

从今年已发地方债情况分析来看,地方债定价市场化特征愈发明显,但对利率债的冲击逐渐趋弱。

——地方债定价从行政化摊派向“市场化”演绎。

从2015年5月份以来的地方债发行情况看,地方债的发行利率经历了“紧贴国债利率发行”到日益市场化发行的转变。在地方债最初发行的两个月内,山东债和江苏债基本都紧贴同期国债利率,甚至低于国债利率发行。

但自2015年的辽宁债发行以来,地方债发行利率与同期国债收益率的差距逐渐拉大,市场化发行程度逐步提高。一方面因为随着地方债发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存款和财政项目与地方银行博弈的筹码下降,另一方面地方债供给量持续增加,地方政府硬性摊派的能力也在削弱。

此外,地方债的流动性也在改善。从成交数据看,2015年9月起地方债的交易量开始出现明显上升,流动性趋于改善,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地方债月度成交量超过2000亿元,换手率提升,流动性明显向好。

——地方债对利率债的冲击已经明显减弱。

地方债供给对期限利差的冲击在2015年三季度就已经逐步淡化。进一步结合2017年预估情况来看,地方债发行规模降低和节奏的更为平滑,叠加国债增量规模不大,供给扰动或低于2016年,对配置需求的影响可能有限。

唐跃分析称,收益率上行后,地方债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由于地方债免税,风险资产权重只有20%,假设银行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为14.5%、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在不同的情形假设下,地方债相比国债和金融债均有一定的配置价值,也优于一般贷款和房贷。因此,尽管2017年债市环境不佳,但相对于配置盘而言地方债的价值尚可。

责任编辑:潘世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