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今年发行已超1.2万亿元 存量置换债券仍是“主角”
摘要:一季度已结束,地方债加速发行态势趋于明显。4月份刚刚过去一周,就有广东、广西、新疆、贵州、吉林、黑龙江等6个省(市、自治区)发行地方债共计逾2766亿元。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邵鹏璐
一季度已结束,地方债加速发行态势趋于明显。4月份刚刚过去一周,就有广东、广西、新疆、贵州、吉林、黑龙江等6个省(市、自治区)发行地方债共计逾2766亿元。截至3月31日,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已突破9500亿元,加上刚刚过去的一周,今年地方债发行已超1.2万亿元。而据已知公告,接下来的一周至少还有湖南、河北、河南、甘肃等省(市、自治区)计划发行超2300亿元地方债。
分析人士指出,截至目前地方债的发行规模和发行进度,充分验证了此前市场对一季度地方债供给压力较大的判断,因地方政府倾向于尽早发行以便获得更低的资金成本,预计持续到二三季度地方债都将面临较大发行压力。而从已发行的地方债中标结果来看,不同地区、不同券种、不同期限债券的中标利率趋于分化,地方债定价进一步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且存量置换债券仍是“主角”。
地方债供给高峰来临
2016年一季度,地方债供给高峰恰如市场预期提前来临。截至3月31日,今年内地方债发行规模已高达9554.23亿元。
据公开数据统计,2016年初至今,包括河北、湖北、广东、四川、浙江、山东、内蒙古、江苏、青岛、重庆、天津、云南、安徽、新疆、宁夏、江西、广西、辽宁、陕西、青海在内的20个省(市、自治区)共发行了150支地方债,共计9554.23亿元。
从时点上看,今年地方债发行于2月中旬即提前启动,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地方政府融资的急切心态。据悉,2015年地方债发行始于5月18日,且自2010年以来,地方债发行几乎都在下半年启动。
据海通证券报告,2月份地方债重启,地方债增持量占全国性银行新增托管量的70%左右,明显挤占其他债券投资额度。事实上,全国性银行2月份减持了国债、政金债、短融超短融、企业债等,主要增持地方债、同业存单和商业银行债。
去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全面启动的第一年,全年地方债发行规模约3.8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8.5倍。财政部此前明确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存量债务的置换工作,市场预计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将明显扩大。有多家机构预测,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或超5万亿元。
据德意志银行最新展望,今年中国国债及地方债的总供应规模或达7.365万亿元,同比上升1.875万亿元,二三季度或迎来供应高峰。预计今年二至四季度,国债的月均供应量将升至1600亿~2000亿元,地方债的月均供应量也将升至5900亿~7000亿元。
定价明显趋于市场化
截至2015年底,全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约15.63万亿元,较2013年6月底增加5万亿元。其中,江苏负债额最高,达到1.06万亿元;西藏最少,仅9亿元;省(市、自治区)均负债5042亿元,江苏、山东、浙江、广东、辽宁、贵州、四川、北京、云南、上海、河北、内蒙古、安徽、山西债务存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名按存量降序)。多数省份存量政府债务均有所增长,仅湖北、重庆小幅下降。2015年底存量政府债务较2013年6月底增长48%。
在供给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地方债定价明显趋于市场化,机构对地方财政实力较强的地方债更为青睐。
从今年内已发行的地方债来看,河北、四川、青岛、天津、云南、安徽、新疆、山东、陕西等10个省(市、自治区)定向发行了地方政府债券;公开发行中,广东、湖北、重庆等发行利率均较同期国债高出20基点(BP)左右,浙江、山东、内蒙古、江苏等不同地区、不同券种、不同期限债券的中标利率则趋于分化。相对而言,浙江、江苏等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地方债中标利率相对较低,而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存量及负债率较低的广西、江西等地区地方债中标利率相对更低。
如3月10日发行的2016年浙江省政府一般债券(一期至四期),3年、5年、7年、10年中标利率分别为2.57%、2.79%、3.07%、3.21%,分别高出招标下限6BP、15BP、17BP、30BP;同日发行的2016年山东省政府一般债券(一期至四期),3年、5年、7年、10年中标利率分别为2.60%、2.79%、3.09%、3.11%,分别高出招标下限9BP、15BP、19BP、20BP。此外,3月11日发行的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一般债券(一期至四期),3年、5年、7年、10年中标利率分别为2.76%、2.93%、3.19%、3.20%,分别高出招标下限25BP、30BP、30BP、30BP。
而3月25日发行的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一般债券(一期至四期),3年、5年、7年、10年中标利率分别为2.39%、2.65%、2.96%、2.99%,分别只高出招标下限5BP、10BP、14BP、16BP。
展望2016年,市场人士指出,地方债发行利率将更趋市场化,公开发行的地方债的利差水平或将有所上浮并继续分化,定向置换的地方债利差水平将稳中略升,地方债的整体票面利率将保持稳定,个别省市或有所上升。
存量置换仍是“主角”
去年既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全面启动的第一年,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方债全部由省级政府自发自还。随着地方债晋升为第三大类券种之后,机构预测,地方债发行规模今年将再度扩容,其中,存量置换债券仍是“主角”。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20个省(市、自治区)发行的9554.23亿元地方债中,只有青海省发行了127亿元的新增债券,其余全部为置换债券。
“置换债券其实是指通过地方政府债券,来置换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马遥表示,地方政府发行置换债券一方面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券的预算管理,另一方面还能减轻地方偿债利息负担。
据财政部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增地方债券额度6000亿元,全年地方债发行总规模约3.8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8.5倍。其中,置换债券额度达3.2万亿元。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去年12月底表示,目前地方政府的债务成本已由置换前的10%左右下降至3.5%,预计每年为地方节约利息支出2000亿元。
责任编辑: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