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兼备铁道债或成债市投资风口
摘要:一方面,票息较高、长久期匹配长负债、税收减半,对免税机构获利更高;另一方面,每年发行量不到2000亿元,新增供给非常有限,从供求关系的性价比看,铁道债>政策性银行债>国债和地方债,铁道债性价比最高。
2015铁道债基本情况(单位:亿元)资料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月/日)
一季度7年期及以上中长期(准)利率债供给面临真空期
(Y:年期)
截至2015年末铁道债存量1.14万亿元,占比2.44%资料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邵鹏璐
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招标发行了2015年第九期中国铁路建设债券(以下简称“铁道债”),至此今年铁道债发行规模增至1400亿元。本期铁道债的中标利率继续下探,10年期及20年期中标利率分别为3.7%及4.07%。
“铁道债作为债券牛市轮动的后周期品种,进可久期进攻,退可票息防御,具有政府信用,兼具票息和资本利得收益,将成下一风口,预计至少再下行30BP(基点)。”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团队认为,铁道债将成为2016年债券投资的“价值洼地”。
其最新报告指出,2016年债券投资重点需要关注“价值洼地”,在缺资产环境下,市场在绝对的安全边际下降之后,会去寻找相对的安全边际。过去流动性溢价偏高的非传统品种,尤其是信用资质高的利率产品,如7年期左右非国开债、地方政府债、铁道债、资产证券化等,将受到投资者尤其是银行、保险和理财资金追捧,提升估值同时提升流动性。
物以稀为贵
缺资产环境下,铁道债投资价值明显上升
近期,中长端利率债加速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破3%,铁道债投资价值明显上升。在宏观经济下行、企业去产能风险加剧背景下,利率债作为避险品种配置价值上升。铁道债不仅具有准利率债特征,高票息价值也凸显,在对比各类利率和准利率品收益率,铁道债>政策性银行债>地方政府债>国债,在利率快速下行环境下,兼具票息和资本利得收益。目前,10年期铁道债(减税)与国债利差近70BP,此前由于交易不活跃,市场给铁道债的流动性溢价定价偏高,在配置机构安全资产稀缺的大环境下,具有政府信用、较高票息、中长久期进攻性的铁道债凸显相对稀缺性,投资价值明显上升。
回顾2014年以来的债券牛市,各类代表性信用和利率品种中,票息最高的5年期AA企业债下行幅度最大,接近300BP;其次为10年期国开债,下行245BP至3.4%;再次为10年期铁道债(减税),下行218BP至3.7%;最后为10年期国债,仅下行155BP至3%。高票息资产(AA企业债)以及流动性溢价大幅修复收窄(政策性金融债)的资产表现最强势。
但2015年铁道债强势归来。回顾2015年债市走势,高票息的5年期AA企业债表现仍最好,但10年期铁道债全年下行幅度为112BP,大幅超越10年期国开债71BP和10年期国债62BP的下行幅度,全价收益率超过12%,超越企业债和其他利率品种,表现强势。
铁道债在各类债券的轮动中,属于相对滞后品种,行情会迟到,但机会和收益不输其他。一方面,铁道债具有准利率属性,在利率产品的行情和轮动中,往往是流动性最好的国债最先表现,其次为国开金融债,再次是非国开金融债(流动性弱于国开债),最后才是流动性溢价相对更高的地方政府债和铁道债等非传统品种;另一方面,铁道债的发债主体是铁路总公司,作为有一定信用债特征的债券,其绝对票息明显低于其他信用债,对于理财、基金等追求绝对收益的机构,往往首选高票息资产,因此,在信用债的轮动周期中也处于相对滞后,在每轮行情中,具有价值洼地特征。
供需不平衡加剧
中长期利率债受追捧,铁道债性价比高
供需不平衡加剧,年末和一季度发行淡季,资产荒更慌。年末临近,保险和银行机构季节性配置压力加大,但中长久期(7年期及以上)债券供给大幅缩量,截止到12月8日,四季度中长期利率和准利率产品(国债、政银债、银行次级债、地方政府债和铁道债)发行量1.08万亿元,比三季度大幅下降3500亿元,利率债供给高峰期已过,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供给面临相对真空期。首先,11月末国开债已发行完毕,近期农发行也招标了最后1期债券,12月末恰逢供给真空期,而通常一季度国债和金融债发行也较少;其次,地方政府债12月来已将发行完毕,明年一季度也进入发行真空期(两会确定赤字率和地方债额度后再发行);最后,专项金融债发行6000亿元,对政策性银行债有一定挤出效应。
从需求看,中长期利率债需求继续上升。一方面,“缺资产”主导配置压力大;另一方面,利差低位、信用尾部风险频发限制降评级操作,期限利差空间有限限制拉久期策略,银行、保险和理财资金将加大配置中长期利率债资产。此外,2016年基本养老金(存量3.6万亿元)和住房公积金(存量6.8万亿元)将入市,这将大幅增加对利率产品的新增需求。铁道债发行利率偏高、税率减半,从2011年以来发行量每年仅1500亿元,市场对一级发行热情较高,近期10年期和20年期铁道债招标利率分别为3.7%和4.07%,投标倍数达2.95倍和1.93倍,引领二级市场利率下行。
从供需关系看,铁道债的性价比最高。一方面,票息较高、长久期匹配长负债、税收减半,对免税机构获利更高;另一方面,每年发行量不到2000亿元,新增供给非常有限,从供求关系的性价比看,铁道债>政策性银行债>国债和地方债,铁道债性价比最高。
价值洼地需重视
流动性和估值有望提升
在配置价值上,铁道债利息减半征税、风险权重20%(与地方债持平),对应风险调整后的实际收益率比国债高15BP,比10年期国开债高55BP,与6.2%左右的贷款相近,相当于贷款基准利率上浮40%。再考虑到长久期、安全优质资产供给的稀缺性,对银行配置盘有明显吸引力,对于免税机构吸引力更大。
铁道债与金融债溢价有一定缩窄空间,10~15年期品种相对价值更高。短端3年期、5年期和7年期铁道债(扣税)与国开债利差为26BP、13BP和15BP,低于历史均值5BP、18BP和15BP,长端10年期、15年期和20年期铁道债(扣税)与国开债的利差为30BP、22BP、9BP,分别低于历史平均值6BP、5BP和14BP,尽管整体低于历史均值,但尚未降至历史最低(底部区间在-5BP~5BP左右),相对而言,10年期、15年期铁道债品种性价比更高,与金融债溢价的修复空间更大。
铁道债与AA企业债利差大幅收窄,相对价值凸显。在资产荒环境下,资金消灭一切高息资产,带动7年期AA企业债与铁道债利差从年初170BP缩窄至134BP。四季度以来,7年期AA企业债下行幅度56BP,而7年期铁道债仅下行28BP,10~20年期下行幅度在30~35BP左右,下行幅度偏低、但信用资质更高,相对价值凸显。
期限溢价偏高,铁道债利率曲线有平坦化下行空间。目前,10年期与3年期铁道债期限利差为44BP,而10年期与3年期的国开债和国债利差则分别为36BP和29BP,与2014年以来历史均值相比,国开债和国债的期限利差均低于平均值1BP和9BP,曲线更加平坦化。而受市场关注热情不足、流动性溢价较高的冲击,铁道债曲线则更加陡峭化,10年期与3年期期限利差比平均值高10BP,中长期限的安全垫和性价比更高。
交易量有望底部回升。从成交量看,10月以来铁道债的交易量明显下降,较三季度均值减少250亿元,明显低于历史均值水平。成交不活跃意味着二级市场给的流动性溢价相对偏高,随着一级发行引领铁道债定价重心下移,以及一二级利差逐步走扩,铁道债现券成交量将底部回升,将利于收益率下行。
进,可久期进攻;退,可票息防守。交易机构更关注资本利得,在收益率下降阶段,铁道债的高久期进攻特性更受青睐。一级配置盘引导利率重心下移,进而提升二级市场交易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
铁道债:
下一个风口,攻守兼备
在经济继续下行、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回落,以及“准利率品”安全资产稀缺的情况下,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团队推荐下一个风口——铁道债,具备准利率品、流动性溢价高、有长久期进攻性等特征,在收益率趋势性下行阶段,有望为投资者带来票息和资本利得的双重收益。
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团队按照不同收益率下降幅度和持有期,估算10年期和20年期铁道债的绝对持有期回报,假设10年期和20年期铁道债发行利率为3.7%和4.07%,如果未来半年内二级市场利率下行30BP,则其6个月绝对持有回报率大约为4.3%和5.9%。
总体而言,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团队认为,铁道债作为债券牛市轮动的后周期品种,此前交易不活跃,市场给铁道债的流动性溢价定价偏高,在资产荒环境下,具有政府信用、较高票息、中长久期进攻性的铁道债投资价值明显上升,在利率快速下行环境下,兼具票息和资本利得收益,价值洼地有望修复,下行空间至少30BP。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