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债市 正文

信用风险揭示程度不足 评级机构应更专业

2015-12-08 16:26 中国发展网—中国经济导报
债券市场 信用风险

摘要:近一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保持快速发展步伐,在债券发行、国际化发展和信用风险暴露方面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发行人、评级机构都应顺应债市发展趋势,助力债券市场在“新常态”下健康发展。

刘艳

近一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保持快速发展步伐,在债券发行、国际化发展和信用风险暴露方面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发行人、评级机构都应顺应债市发展趋势,助力债券市场在“新常态”下健康发展。

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正加速暴露,并且逐渐从中小企业扩展到国企和央企。2015年4月21日,由于中国保定天威集团发生巨额亏损,未能按期兑付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的本年利息,开启了中国首例国企债券违约。此后,“08二重债”、“12二重集MTN1”和“10中钢债”违约,表明违约风险已逐步暴露至中央企业。11月12日,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未按期偿付“15山水SCP001”本金和利息,成为中国首例超短融违约。此外,“12东飞01”、“13沈阳SMECN1”、“12湘鄂债”、“11天威MTN2”、“12中富01”、“10英利MTN1”等债券先后出现本金或利息违约。可以看出,企业的违约风险呈上升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2015年是偿付高峰期,偿债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部分强周期行业和中小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下行对其负面冲击较大。随着信用风险的深化,债券市场的风险兜底越来越难以为继,打破“刚性兑付”已成为共识,这有助于逐步引导资金的合理配置,强化违约常态化和市场化的预期。长期来看,打破刚性兑付是促进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投资者应进一步关注风险。2015年以来,我国央行基准利率多次下调以及股市的大幅波动助推了债券市场走牛,债市火爆行情使众多投资者从中获益,同时债券创新产品的层出不穷,也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债券投资标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今年以来债市信用风险事件不断发生,打破“刚性兑付”已经成为共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应进一步关注债券信用风险的变化,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部分强周期行业以及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所发债券,做到合理配置资金,分散投资风险。

对于发行人来说,公司债和超短融的发行主体扩容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的放量发行,为发行人增添了新的融资渠道,同时债券发行审批逐渐向注册制的转变也为发行人增加了一定的发行便利,减少了融资的时间成本,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直接融资。在此背景下,建议债券发行人根据所属行业、自身经营特点和债务结构等方面选择适当的债券品种和期限,合理规划自身总体债务规模和结构,以达到既降低融资成本又能预防和化解自身信用风险。

评级机构应该更专业。目前,我国市场上存在评级虚高、评级结果区分度不够(例如短融债项级别一般均为A-1级)、信用风险揭示程度不足等问题。随着债券发行量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在未要求必须进行评级的超短融、私募债等产品的快速发展以及风险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评级机构要顺应市场的发展,必须要在提高评级方法的科学性、强化评级结果的区分度、揭示和预警信用风险、扩大评级产品种类等方面进行改进。例如,针对短融增加A-1+的信用等级符号,以加强短期债券的信用风险区分度;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公告,加强对风险事件的风险揭示;加大评级质量的检验频率,确保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研究提供不考虑外部支持情况下企业自身偿债能力的财务实力评级或流动性评级等新的评级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风险参考。

(作者单位: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潘世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