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转债公布预案 供给冲击短期无虞
摘要:相比来看,对2016年可交换债的规模与流动性持较为乐观的预期,其实从2015年私募市场来看,可交换债的发行规模增长十分迅猛,后续公募市场可交换债值得期待。
胡玉峰
日前,随着IPO的开闸,转债新券的发行工作也将逐渐恢复,因此有必要再度审视未来转债供需情况。
从供给端来看,在规模有限的背景下我们更加关注是否存在供给放量的可能。需求端方面,目前转债市场规模较小,即使加上待发转债后总规模也并不大,目前的转债市场不太可能存在需求不足的情形,因此我们更关注目前需求端机构配置转债的结构特点。
待发转债供给节奏梳理
从目前已经公布预案的列表来看,共有16家转债预案,其中5家已经拿到批文,其余11家还在审批流程之中。我们预计5支拿到批文的待发转债如果顺利的话,将在年内发行(转债预案若到期将自动顺延)。另外11支尚待证监会审批的转债预案可根据进度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已经接到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并且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回复,共有5家公司。我们预计此类公司将会陆续上会。另外一类则是其余6家公司,有的转债发行预案已经被证监会受理,有的则刚刚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对于第一类公司如果未能在年内拿到批文则预案将会顺延至2016年,则与后一类6家公司一同面临着增补2015年年报的问题,因此可能过会时间会推至2016年第二季度及以后。如果这样,其2015年业绩的表现就将会影响其能否顺利拿到批文。
除去上市公司业绩因素,我们认为2016年对转债发行影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注册制是否实施,以及实施后转债发行规则是否会相应调整。由于转债发行预案需要证监会发审委审核,若新股注册制正式实施,发审委22年的使命或也将终结,后续转债发行如何审批就会成为重点。若也将转债审核职能下放至交易所,按照新股发行改革的方向,同样有望加快转债发行的审批上市节奏。如此,则有望在2016年再次迎来一场如同2006年那样的转债市场大变革,发行节奏的提升有望丰富转债市场标的。
供给冲击短期不用过多担忧
今年转债市场彻底沦为一个小众市场,又遭遇IPO暂停导致新券迟迟无法上市。市场担心在转债市场存量有限的背景下,新券的密集上市恐将给市场带来供给冲击。但我们认为,即使供给冲击来袭,目前市场的资金量也可以容纳相应市场规模的扩大,短期不必过多担忧。
新券方面,拿到批文的5家公司集中上市会有一定冲击。但从规模来看,上述5家个券合计规模仅100亿元,而截至11月末转债市场存量仅约230亿元左右,相对于近两年转债市场的规模来看依旧较小。再考察需求端,央行年内多次降准降息维持资金面宽松,在经济疲软的背景下资金面收紧概率较小,明年央行有可能继续降准。因此,虽然转债市场规模可能增大,但市场有着足够的资金来吸纳新增规模。
展望2016年,目前尚未获得证监会核准的11支转债预案规模均十分有限,且由于进度不同也难以在短期内密集发行。即使考虑到注册制放开后转债发行也一同放松,但具体规则出台到实施预计也已到2016年下半年,对转债市场产生的影响也将延后。
结合前述分析,我们认为2016年转债市场的规模较2015年底可能将有较大程度的改观,但是依旧难以改变小众市场的局面。因为是否选择发行可转债或可交换债依旧看上市公司的意愿,从转债来看其优势主要在于较低的融资成本,其余相比定增等融资方式而言优势并不明显。从可交换债来看,其作为股东减持的工具可以服务于国企改革等目标,同时又不会对二级市场产生过大冲击。
相比来看,我们对2016年可交换债的规模与流动性持较为乐观的预期,其实从2015年私募市场来看,可交换债的发行规模增长十分迅猛,后续公募市场可交换债值得期待。
(作者系中信证券分析师)
责任编辑: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