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债市 正文

供给侧改革或加速信用债风险暴露

2015-12-01 16:0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风险 供给侧改革

摘要:宏观调控从强调“供给侧”的政策目标就是出清旧产能,温和去杠杆,进而通过推动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新需求。而这些新的改革思路,表明政府对部分产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僵尸企业容忍度显著下降。

【供给侧改革或加速信用债风险暴露】近期,有关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的政策基调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有市场分析人士预测,供给侧改革将对产能过剩行业和相关企业带来直接冲击,特别是可能促使债务风险更多、更快地暴露。

评:宏观调控从强调“供给侧”的政策目标就是出清旧产能,温和去杠杆,进而通过推动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新需求。而这些新的改革思路,表明政府对部分产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僵尸企业容忍度显著下降。

以往由于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各类企业通过发债、贷款等渠道进行融资的难度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政策环境下,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相关金融和融资政策或将出现鲜明的结构性收紧。这将迫使长期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的企业主体借新还旧难以为继,进而不得不退出市场。

在近期市场违约风波持续增加的情况下,随着去产能、去杠杆的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多个传统产能过剩领域的企业财务状况或将持续恶化,市场可能还将暴露出更多的违约事件。

【市场期待人民币入篮为债市引活水】早在本月中旬,IMF总干事拉加德发表声明称,人民币经过IMF工作人员的评估,已符合“可自由使用”货币的要求。随着最终结果公布时间的临近,市场各方都对此充满期待。有券商近日的分析报告指出,“如果人民币加入SDR成为储备货币,中国债市将具有更大的市场容量和更好的风险收益特性。人民币债券国际投资者占比提升,债市容量将加大”。多个国际投行亦表示,人民币加入SDR将提升中国资产的全球吸引力,将有大量资本流入中国,并多数将投向固定收益产品,尤其是中国政府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高评级债券。

评:从中长期看,包括人民币纳入SDR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将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和成熟,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期内套息利差的存在会持续吸引境外资金;第二,长期内债券收益率必将下行,消除套息利差;第三,境外机构的进入增加了市场利率敏感性,促进形成有效的收益率曲线;第四,评级体系与国际接轨,境内外评级差异极大的信用债潜在价格波动增大。

【国内最大规模可交换公司债上市】11月25日,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50亿元可交换公司债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迄今为止国内证券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可交换公司债券。

此次国盛集团以持有的上海建工A股股票作为担保物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被视为上海市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14年被上海市政府确定为国有资本流动平台后,国盛集团此次创新的资本运作方式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评:所谓可交换公司债,指的是上市公司股份持有者,通过抵押其持有股票给托管机构进而发行的公司债券,该债券持有人在将来可以按照债券发行时约定的条件,用持有的债券换取发债人抵押的上市公司股权。

由于可交换公司债在一年后才能转股,因此相比直接在市场上减持股票,市场普遍认为这种方式对股市冲击较小,是国资股权运作一种较为稳妥的方式。

对于我国资本市场而言,可交换公司债券尚属比较新的金融产品。第一单为2014年底发行的“14宝钢EB”,迄今市场以公募方式发行的可交换公司债一共只有4单。

(栏目主持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吴松)

责任编辑:潘世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