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债市 正文

经济仍存下滑风险 债市需防范四个“雷区”

2015-10-20 14:03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经济 债市

摘要:自7月股市下跌以来,资金回流债市带动债券牛市,特别是信用债收益率直接被大量资金买下去,致使当前信用利差低位,而利率债收益率虽有下行,但幅度不及信用债。

姜超 周霞

自7月股市下跌以来,资金回流债市带动债券牛市,特别是信用债收益率直接被大量资金买下去,致使当前信用利差低位,而利率债收益率虽有下行,但幅度不及信用债。但是股灾和“811汇改”凸显出流动性的重要性,而信用事件增多,信用风险也值得密切关注。

我们仍然看好债市牛市的延续,但身处牛市居安思危,需要对债市的风险与机遇再梳理。我们认为,当前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货币利率将保持低位,债市加杠杆仍可行,但需规避低等级信用债风险,同时警惕交易所公司债风险。

货币宽松+资金回流,推动本轮债牛

7月股灾后,市场风险偏好降低,资金回流债市,债券(特别是信用债)收益率一路下行,因此本轮债牛仍是流动性推动。

此前估算的包括场内外配资、打新资金在内的资金约6万亿元,随着这部分资金从股市转向债市,以及央行6月和8月接连的降准降息,虽然有汇率冲击,但债市流动性总量是宽松的。加上回流资金多为银行表外资金,购买信用债不需要计提风险,因此信用债加杠杆成为主要投资策略,但这也对信用资质和流动性提出更高考验。

特别是资金面的扰动,如果货币利率大幅上行,除了对债券收益率有冲击外,也会影响杠杆套息的收益,还会引发补券或额外融资,因此流动性风险是需要考虑甄别的。

流动性是关键,四个“雷区”需提防当前,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宽财政(实体融资)、股债跷跷板、汇率影响和货币转向,这几个因素之间又互相作用。

——宽财政与经济风险。宽财政与经济风险可分为两方面:第一,宽财政是否会引导资金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疏导,从而引起债市边际流动性减少,例如基建专项债、地方政府债的持续供给,银行贷款加码等。今年5月后地方政府债的大量发行的确使得M2增速和社会融资增速回升,一定程度制约货币宽松。但好在地方政府债额度已受约束,但后续宽财政是否发力、实体融资是否有显著影响,仍值得关注。第二,宽财政发力下,四季度经济是否会短期回暖,造成债券收益率上行。目前来看,虽然政府一系列稳增长和基建投资政策仍在延续,但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始终未见反弹,基建或独木难支,我们下调四季度GDP增速至6.6%,经济仍坎坷。

——股债跷跷板风险。除了实体经济,债市的流动性也可能重新回到股市,股市回暖和IPO重启是债市的另一大风险。数据显示,2014年末和2015年4月股市大涨期间,债市的确表现不佳,有一定股债跷跷板迹象。而2014年6月后IPO每月发行,可以提供年化收益率在10%甚至以上的打新收益,成为债券的替代品,导致了今年上半年债市需求减少。

经过7月和9月大跌,当前股市重新站到了3100点,市场平均估值回到了18倍,而10年期AA级企业债收益率下行至5.8%,从无风险利率比较的角度来看,股市估值与债券收益率匹配,处于合理区间。而银行股等股息率也重新回到6%左右,与债券相比,收益率并不低。

对比疯狂的交易所公司债,未来股票可能越跌越有价值,因此对债市而言,股市是否回暖、市场风险偏好是否抬升、IPO是否重启,是短期比较关键的流动性风险点,其对交易所市场资金面的影响大于银行间市场。

——汇率贬值风险。在8月11日之前,债券市场更多关心国内基本面、货币政策和供需对收益率的影响。但“811汇改”后,汇率变化也对流动性起到显著影响,特别是7月股灾和8月汇率大幅贬值期间,居民企业购汇意愿较强,资金外流的同时,银行间回购利率上行,股债都出现下跌。那么汇率贬值是否会对后续流动性造成影响?

在央行多重政策干预操作和美国加息预期延后的作用下,境内外汇率价差套利空间消失,人民币汇率趋稳。数据显示,9月美元兑人民币在岸日成交量从此前的500亿美元下降至230亿美元,而9月外汇储备下降432亿美元,较8月下降超50%。这均意味着人民币恐慌性购汇或已告一段落,汇率趋稳,后续外汇流出规模应减少,对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边际利好。

——货币政策风险。货币宽松转向可能性很小,宽松应无忧。货币宽松的本质是提高内需,促进投资与消费,当前经济基本面羸弱、工业去产能才刚开始,通缩风险再现,需要货币宽松来稳定内需,以时间换空间,降低系统性风险。

加上汇率贬值引发资本外流,过去3个月我国外汇储备已下降近1800亿美元,10月资金流出预期缓和,但仍需要补充流动性。9月以来降准生效,公开市场下调逆回购利率,持续释放流动性,均表明央行维持利率低位的态度不变,因此货币政策转向的风险较低。刚兑是否打破,关注信用风险

股灾后信用债大涨,特别是交易所公司债收益率大幅降低,信用利差快速收窄。以3年期AA+为例,银行间3年期AA中票与同期限国开债的利差在120BP(基点)左右,而交易所公司债与国开债的利差在8月一度为负,虽然9月以来公司债收益率有所回调,但当前信用利差仍在20BP左右,处于历史低位。

理财崛起,信用利差有收窄趋势。过去,由于银行表内配置信用债需要计提100%的风险占比,对应资本占用成本在1.5%~2%左右,也就导致了信用债与利率债有150BP左右的利差。但自从理财崛起成为债市一大主力投资者后,信用债收益率受到表内资本占用成本的影响减弱,这可能导致信用利差长期收窄的趋势。

过剩产业信用基本面不佳,利差仍应反映基本面。2015年以来,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持续走弱,8月工业企业盈利继续下滑,9月中游电力耗煤和粗钢产量增速也负增,反映经济下滑、内需不足导致产能过剩,对应钢铁、水泥、煤炭等过剩行业的基本面也大不如前。对于这些行业,其信用利差应反映基本面,过低的利差蕴含风险。

信用债系统性风险可控,但仍需规避低等级。2014年以来,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中票短融等都有过信用违约事件,其中不泛国企发行的债券。在央行总体货币宽松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大背景下,信用债系统性风险可守住,这从湘鄂债、天威债违约后的债市表现就可以看出,信用利差和等级利差均没有很大变化;但个券信用风险往后可能增多,仍需精挑细选,规避低等级信用债风险。长期看好债牛,把握利率机会

我们认为,当前债市总体风险可控,但需要警惕交易所公司债风险。流动性风险方面,经济仍存下滑风险,货币政策转向可能性很小,而汇率趋于稳定,因此主要风险因素在于股市是否大幅回暖。短期看,银行理财等大资金风险偏好较低,股市对债市的流动性影响有限,故流动性风险可控,银行间比交易所更稳定。而信用风险方面,系统性风险预计可防范,但个券信用事件或常态化,因此需要甄别排雷,规避低评级。

交易所公司债当前利率很低,3年期AA+品种仅比同期限国开债高20BP,源于公司债可质押加杠杆。但交易所回购利率波动高于银行间,资金面受股市回暖影响更大,且公司债信用利差过低,我们建议关注交易所回购利率,警惕公司债回调风险。

当前信用利差收窄,货币利率低位,无论是后续收益率逼近利率债,还是信用债收益率调整,均利于利率债的杠杆套息和交易价值显现。表外理财、基金券商的交易资金更青睐信用债,从公司债的疯狂可见一斑,但8月广义基金就开始增持利率债,随着信用利差收窄,利率债获得交易资金需求的可能性增加。加上基本面和货币宽松均支持利率债走牛,利率债机会仍可把握。

放眼全球,由于人口红利消失,资本积累低于过去,即使有科技提升,全球经济增速仍在长期趋降,而我国也不例外。经济增速的下台阶,意味着全球资本回报率总体下行,对应债券收益率屡创新低。数据显示,1980年以来,美国GDP名义增速中枢不断下滑,对应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从10%下降到2%。

中长期看,随着我国经济增速逐步下台阶,利率长期向下,利率债和信用债收益率有望创新低。我们预测,2016年我国实际GDP增速可能降至6.5%,名义GDP增速在5%左右,那么企业融资成本也应降至4%~5%(企业债收益率同样下降),对应无风险利率也可能降至3%左右。(作者单位:海通证券)

责任编辑:潘世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