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上市银行公布半年报:债券投资收益表现最佳
摘要:在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持续宽松的背景下,受息差缩窄影响,商业银行面临配置难题,表内信贷未见扩张,增加主动负债和强化债券投资是各大银行的共同选择,后续影响值得关注。
孙彬彬
截至8月31日,光大银行和建设银行公布了其2015年中期报告。至此,16家上市银行均已公布2015年中报。今年上半年,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央行连续降息并提高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对于银行而言,一方面资产端面临较大的控风险压力,另一方面负债端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在资产端,五大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依然保持收益率绝对水平的优势,但是股份行和城商行具有更好的灵活性,资产配置上更考虑边际收益变动;在负债端,存款竞争压力依然比较大,降息并未降低存款整体成本率,股份行和城商行在其他负债来源上更具成本相对优势(下降幅度大)。银行在资产和负债的选择上,并非完全按照绝对收益或成本水平,区间内的相对收益或成本变化,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持续宽松的背景下,受息差缩窄影响,商业银行面临配置难题,表内信贷未见扩张,增加主动负债和强化债券投资是各大银行的共同选择,后续影响值得关注。
资产端:债券投资收益表现最佳,增配债券是共性
从2015年中报来看,在三类主要生息资产贷款、同业资产、债券投资中,贷款的平均占比依然最高,但是分类来看,城商行(主要是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的债券投资比例已经超越其在贷款中的配置,同业资产的占比最低。
与2014年底相比,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各类银行均增配债券投资类资产,从收益率对比来看,债券投资类资产的收益率表现最佳,五大行的债券投资收益率甚至出现上涨(这也是唯一实现收益上涨的资产),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债券投资也是收益率收窄幅度最低的一类资产。
贷款类资产占比变动最小,五大行和城商行缩减了在贷款上的配置比例,而股份行则增配了贷款类资产。从绝对收益率水平来看,贷款类资产的收益率依然最高。从收益率的变动来看,所有上市银行的贷款收益率平均下降幅度在25BP左右,而今年上半年,央行3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合计75BP。即使不考虑上半年最后一次6月28日的降息,贷款收益率的下降幅度也明显小于降息幅度。
同业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最大,且当前收益率的平均水平最低,这也是股份行和城商行对同业资产大幅减配的重要原因。整体来看,五大行在资产收益率上的控制力度较强,其各类资产收益率表现均最佳。但是五大行对资产配置的调整明显弱于其他银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均大幅增配收益表现相对最佳的债券投资类资产,同时大幅减配收益变现最差的同业资产。
相比资产端,负债端控制更为关键
16家上市银行中,大多数银行的净息差均出现下滑,但仍有招商、平安、北京和南京4家银行净息差出现扩大。从不同的银行类型来看,五大行的净息差收窄幅度最大,其次是股份行,城商行净息差收窄幅度最小;从绝对水平来看,2014年底,五大行与其他银行依然保持着一定的优势(平均水平),而在2015年中期,三类银行的净息差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五大行的净息差优势基本被抹平。
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股份行和城商行对收益成本的综合控制更具优势。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分析净息差,不同类型银行资产端的生息资产收益率均大幅下行,其中,五大行下行幅度最低。但是,五大行负债端计息负债成本率的下行幅度也最小,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计息负债成本率均有大幅下滑。虽然五大行对生息资产的收益能力控制比较强,但其对计息负债成本的控制太差,与其他行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导致其净息差优势被抹平的重要原因。
虽然同业负债成本率下滑幅度最大,但是不同银行对同业负债的需求相差较大。五大行增加了对同业负债的依赖,主要由于在其三大主要负债来源中,只有同业负债成本出现边际下滑;股份行小幅减少了同业负债来源,而各城商行均大幅减少了对同业负债的依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同业负债占比的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在同业监管新规出台之后,减少了对同业负债的依赖(至少从负债表中是这种表现)。
发行债券的成本最高,但各类银行均增加了通过发行债券获取资金的比例。其中比较特殊的是,五大行的发行债券成本率出现明显上升,这或许是由于其发行债券的绝对成本一直最低。(作者系招商证券分析师)
责任编辑: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