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债评
摘要:6月4日,中债资信将广西有色主体评级由BBB+/稳定下调至BBB-/负面,大公将其主体评级由AA/负面下调为AA-/负面,将于2015年6月13日到期的中票“12桂有色MTN1”面临兑付风险。
【又一国企债券面临违约,广西有色遭遇评级下调】“12桂有色MTN1”发行人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西有色”)经营持续低迷,偿债能力恶化,遭遇中债资信和大公国际评级下调。6月4日,中债资信将广西有色主体评级由BBB+/稳定下调至BBB-/负面,大公将其主体评级由AA/负面下调为AA-/负面,将于2015年6月13日到期的中票“12桂有色MTN1”面临兑付风险。
受有色金属行业不景气影响,公司资质恶化已久,目前公司多项业务或是停产或是剥离。加之4月公司原高管涉嫌违纪等问题,公司信用风险上升,中债下调两次评级至BBB-/负面,大公下调两次至AA-/负面。
评:继首单国企债券“11天威MTN2”利息违约后,又一单国企债券面临违约风险。“12桂有色MTN1”发行人为广西省大型国企,政府是否会出于稳定就业税收、维护社会形象等目的协调救助,还要看6月13日该中票到期之前,当地政府及各方会采取哪些措施。今年以来,国企首现债券违约,许多债券遭遇评级下调,国企债券也不再是绝对安全的“避风港”了。
另外,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表示,“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按市场化的原则进行清算,这是为了防止道德风险,也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政府首次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发生,本次事件或再成考验政府态度的试金石。
值得一提的是,债务违约的市场化有利于企业去杠杆,从而化解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风险。也只有打破刚兑才能使得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改革和转型。今年以来债券领域已发生7起违约事件,包括3支公募债。信用债违约由私募债扩展至公募债、由民企扩展至国企的趋势仍会蔓延,违约将呈常态化。
【银行间债券回购对外开放,人民币出境又添新渠道】央行近日发布了《关于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境外参加银行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交易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批准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境外参加银行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交易。
《通知》显示,已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和参加行,可开展债券回购交易,其中正回购的融资余额不高于所持债券余额的100%,且回购资金可调出境外使用。
评: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一政策由来已久,且可参与的业务范围不断增加,此次《通知》也将业务范围增加至债券回购交易。在多家机构看来,央行的新措施将利好国内债券市场。
早在2010年,央行曾发布通知,允许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今年以来,监管层加快了外资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的审批的进度,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境外投资机构在银行间市场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今年5月初,央行批准了有QFII、RQFII或人民币清算资格的32家外资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放开这些银行参与银行间回购市场的目的是,为这些银行提供人民币融资的新渠道,正回购融资可以调出境外使用。这些银行此前一直在离岸人民币市场融资,融资成本较高。而目前境内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很低,对清算银行而言意味着融资成本的下降,但是对中国债券市场而言,意味着回购融资的资金需求有一定的增加。
(栏目主持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杨虹)
责任编辑: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