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减速迹象显现 银行发行动力不足
摘要:今年截至4月末,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为635亿元左右,其中银行间市场发行量为518亿元,交易所为117亿元。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吴松
今年截至4月末,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为635亿元左右,其中银行间市场发行量为518亿元,交易所为117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速度不仅没有如众多机构预期的大幅增长,反而出现明显放缓。
信贷与企业ABS双双减速
目前,国内通常所说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以下简称“信贷ABS”)。它是以银行业信贷资产为标的,以信托计划为载体,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资产产生的现金支付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主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二是企业资产证券化(以下简称“企业ABS”)。该品种资产类型更多样化,以券商、基金子公司的资产支持计划为载体,主要在交易所市场发行。
2014年11月,银监会和证监会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制,发布了相关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规则。对已经取得资质的机构取消资格审批,资产证券化业务由事前审批制改为事后备案制,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这作为重大利好,使得市场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前景充满期待。
到了今年,监管层继续支持资产证券化走向常态化。4月3日,央行宣布简化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流程,提高发行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已经取得监管部门相关业务资格、发行过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且能够按规定披露信息的受托机构和发起机构可向央行申请注册,并在注册有效期内自主分期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不过今年以来市场没能延续2014年的盛况,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有减速迹象。评级机构中债资信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资产证券化产品共完成17单,总共只有507.88亿元。4月份,信贷ABS也只有一单。另外,今年第一季度,企业ABS只完成12单,4月企业ABS只发行两单。
银行发行ABS动力不足
为何注册制下,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不增反减?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发行减速与当前银行发行动力不足有关。鲁政委表示,资产证券化的一大作用是盘活资产,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从而节约监管资本。不过,从2014年12月首批银行优先股入市后,银行资本压力已经大为减轻。
从数据上看,2015年第一季度末开始,银行优先股发行再临高峰。3月10日,工行450亿元境内优先股获银监会批文;3月16日,浦发银行公告称,发行第二期150亿元的优先股;3月17日,农行第二期400亿元优先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登记。3月27日,交通银行发布议案,拟分别于境内和境外非公开发行不超过人民币450亿元和不超过等值人民币150亿元的优先股。另有消息称,华夏银行也正在筹备优先股发行工作,首期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200亿元。这是银行优先股的第二轮集中发行。
信贷ABS的流动性明显不足,也制约了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最主要的投资者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其占比接近80%,因此,信贷ABS也集中于银行间交易市场。有评级机构人士表示,由于没有形成市场认可的公允价格,加之质押回购等相关交易制度尚未建立,相关产品多被持有至到期。
该人士强调,“政策层面下一步应加大信息披露行为和内容的规范力度,使投资人更能识别风险,参与定价。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资产证券化流动性、提高市场容量”。他认为,注册制后信息披露会变得至关重要,如果资产包里的资产情况不够透明,投资者是不敢买的。
二季度或将延续减速态势
据中债资信预计,下一阶段,汽车金融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农商行、金融租赁公司和外资行将成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重要的发行方。此前,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主力。
上海联合金融董事总经理郭杰群认为,第一季度资产证券化遇冷的状态在第二季度可能会延续。除了利率非完全市场化和隐形刚兑的外围环境,造成资产证券化产品回报率缺乏优势外,当前货币政策等因素也影响了发行方的积极性。此外,股市节节上升也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力。但发挥股市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远没有资产证券化来得精准和直接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层也意识到ABS产品面临的阻碍,并逐步完善机制。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继续完善制度、简化程序,鼓励一次注册、自主分期发行等一系列利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政策。
郭杰群评价说,资产证券化当前的遇冷是临时的。特别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完善资产证券化制度的决议,体现了政策对资产证券化发挥作用的肯定。从宏观总体层面上来看,制约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市场、政策因素正在慢慢解决,所以中国资产证券化迎来量的变化和质的飞跃只是时间问题。
责任编辑: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