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成“烫手山芋”央行出手相助
摘要:久旱逢甘雨,债券市场热盼的央行降息如期而至。继今年2月降息、上个月降准之后,央行5月11日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邵鹏璐
5月18日,江苏省公开招标发行522亿元人民币一般债券,标志着今年地方债发行工作正式启动。
此前,虽然各大商业银行都积极参与了各省市地方政府债券承销团的组建工作,但原定于4月23日首发的江苏省地方债被推迟到5月18日,说明在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问题上,政府与市场围绕利率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这个问题不解决,商业银行对地方债的兴趣也似乎只是为了维持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市场无心配合 债务置换遇"寒冬"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犹如一盘棋局,以时间换空间,但如何改善地方政府债的机制设计、市场利率环境等因素,如何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地方债务置换,形成多方共赢局面却有待斟酌。
所谓债务置换,实际上是在财政部甄别存量债务的基础上,将原来政府融资平台的理财产品、银行贷款等期限短、利率高的债务,置换成期限长、利率低的债券。光大银行计划财务部滕飞强调此次债务置换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债务形式转换,以地方政府债券替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提高了债务流动性;二是成本转换,将高成本融资平台转化为较低利率债券,降低利息成本,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三是期限转换,债务置换后地方债务期限将延长,使地方政府有了较长期限的稳定资金来源。
但问题是,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由谁来购买?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置换债券,金融机构将是购买大头,但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地方债发行在多个省市延迟,是因为今年1.6万亿元规模的地方债收益率低、流动性不高,难获投资者青睐。
目前地方债置换主要存在两大障碍:一是1万亿元的额度不足以覆盖地方政府到期债务。根据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30日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中,2015年到期需要偿还18578亿元,1万亿元的总债券额度占2015年到期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的53.8%。但按照中金公司的测算,考虑逾期债务和新发行债务中将要到期的部分,2015年地方政府全部应偿债务约4万亿元。
二是商业银行参与动力不足。商业银行是地方债的主要买家,但债务置换要求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银行贷款等期限短、利率高的债务置换成期限长、利率低的债券。对银行而言,并不划算。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表示,此前银行持有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或城投债的利率都在8%左右,现在地方置换债券利率仅为4%,几近“腰斩”。
现在商业银行购买地方债不占有任何优势,若要使商业银行愿意购买地方债,则要地方给到合适的价格。“对商业银行来说,如果负债成本降到一定的程度,投资地方债券虽然利益不大,但有一定的利差,商业银行还是愿意去做,现在需要把银行的负债成本降下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降准之后再降息 央行援手地方债
久旱逢甘雨,债券市场热盼的央行降息如期而至。继今年2月降息、上个月降准之后,央行5月11日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本次降息后,存款基准利率降至历史低位,贷款基准利率基本上是历史新低,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利率。
虽然,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称,此次降息主要动因是由于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有必要通过降低名义利率来达到降低实际利率、稳定投资增长的目的。针对媒体提出此次降息的考量原因之一是为了降低地方政府发债利率,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也予以否认,重申利率政策调节作为一个总量政策,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运行情况、物价总水平和名义融资成本。
但央行此次降息操作直接带动国内债券利率进一步下行。5月11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央行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后,2015年凭证式(二期)国债的票面利率及提前兑取分档利率进行调整。即5月11日之后购买的本期国债,其票面利率调整为3年期4.67%、5年期5.07%。而调整之前的3年期和5年期票面年利率分别为4.92%和5.32%。这意味着央行此次降息后,2015年凭证式(二期)国债的票面利率应声下落25BP(基点)。
且近期正是地方政府偿债高峰,根据Wind数据,今年3月和4月到期的城投债高达1700多亿元。而根据审计署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10.89万亿元,其中约5.53万亿元属于银行贷款。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此次降息对降低地方政府发债成本,并减轻利息负担,缓解地方偿债压力有直接作用。
责任编辑: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