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债市 正文

资产证券化拓宽小微贷款机构资金渠道,但推进不及预期

2015-05-05 16:01 中国经济导报
资产证券化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杨虹

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3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比上年末高0.5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7.4个和4个百分点,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一季度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所缓解,但目前国内银行并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而资产证券化可实现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并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成长为中国的民营商业银行奠定基础。

资产证券化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

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0.2%,占比比上年末低0.2个百分点。1~3月份小微企业贷款新增6106亿元,同比多增497亿元,增量占企业新增贷款的26%,比上年同期占比水平低4.5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14年,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在中国GDP增长中的贡献率为65%,并贡献了50%的税收总收入,同时吸纳了75%的就业。国内小微贷款发放机构在中小企业创业阶段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通常自身也面临融资压力,因为此类机构仍然欠缺像商业银行一样的可为其提供资金的银行间市场,因而其融资渠道受限制。包括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在内的小微贷款机构客户通常并不是商业银行的目标借款客户。国内商业银行传统上更倾向于向大型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因为它们认为与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相比,向大型国企发放贷款风险较低。

2014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旗下“蚂蚁微贷”成为首批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发行由小微贷款支持的资产支持证券(ABS)的小微贷款机构之一。穆迪助理副总裁李凤雯表示:“蚂蚁微贷的资产证券化交易显示,资产证券化可帮助小微贷款机构获得业务经营所需资金,同时也可扩大其互联网金融服务,并由此实现扩张,从而为进入银行服务市场的相关机构,提供一个重要的融资途径。”

李凤雯指出,银监会表示计划发放更多的民营商业银行牌照,并强调这是银监会今年的首要任务之一,此举应能为互联网银行的证券化奠定基础,并放开国内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作为资产证券化的替代方案,国内一些小微企业贷款发放机构也通过所谓的“类证券化”计划进行融资,此类计划将贷款资产打包并通过P2P网站出售。

穆迪表示,和资产证券化交易不同,此类计划不受类似监管,且投资者并不能获得和资产证券化交易相同的结构化保护。

而通过更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产品,资产证券化不仅能够向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保护,也可有助于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以及市场对中小企业会计标准的监督。

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还有待提速市场预期,在发行制度不断改革的刺激下,今年资产证券化规模将大幅扩大,但实际上今年一季度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并未出现井喷。中债资信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共有17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额分别为179亿元、185亿元和144亿元,明显低于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超过330亿元的发行节奏,增长有所放缓。而此前多家机构预计,2015年资产证券化规模将有望达到600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中小银行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但由于其资产质量受限,发行规模并不大,而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存贷比考核压力不大的情况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宁愿保存优质信贷资产,不急于证券化转让处理。与此同时,目前股市热债市冷,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收益率吸引力有限,流动性不足,也成为交易市场遇冷的重要原因。而此前,银监会、央行针对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制度相继进行改革,备案制和注册制均已落地,业内普遍认为,这将进一步刺激商业银行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积极性,201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规模有望再次扩容。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盘活存量”大方向上的重要一步。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发行主力商业银行而言,通过资产证券化,流动性较低的资产的流动性会大大增强,这样会降低银行的资本需求和风险资产比例,将信用风险分散到银行体系外部,银行的信贷投放空间会进一步增加,对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也有帮助。

数据显示,2012年重启至2014年末,共有77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成功发行,发行总额合计3170.16亿元。2014年成为了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井喷的一年,共发行66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额达到2819.81亿元,超过了2005年~2013年全部发行额的总和。

中债资信预计,随着注册发行正式施行,审批时间料将大幅缩短。受托机构和发起机构在注册某类资产的计划发行总额度后,在注册有效期中,可在总额度内自主择期发行产品,提高发起机构选择发行窗口的自主性,简政放权,从而提高证券化产品发行的效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