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债评
【央行两月来首次暂停逆回购】继存款准备金率大幅下调后,央行21日暂停了公开市场常规逆回购操作。据了解,这是央行两月来首次暂停逆回购,而上一次暂停是在今年的春节期间。根据统计数据,21日当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这也意味着央行单日净回笼100亿元。
评:央行降准之后,市场资金充裕起来。通过降准,一次性释放估计超过1万亿元之多的流动性,此次央行暂停逆回购以保持市场面适度的资金供给,不难理解,这是央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正常手段。
全面降准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总量扩张,后续来看,随着货币政策的延续以及新股发行的结束,债市资金成本或将继续下行。
【难获投资者青睐多省地方债置换延迟】江苏省原定于17日在中国债券信息网上披露债券发行相关信息,再于23日正式发行总量为648亿元的地方债,但却成为了中国首个发行地方债计划落空的省份。据了解,目前有规模约1.6万亿元人民币的地方债发行延迟,发行遇阻情况发生在江苏、安徽等多个省市。
当前的1.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可分为两部分,6000亿元是在2015年预算报告中公布的,用于财政支出,支持地方政府建设。其余1万亿元是存量部分,是经国务院批准,地方政府用于接续今年到期的高息高成本的地方政府债务,以减少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有消息称,财政部和央行正在研究地方债发行配套措施,以提高地方债需求,确保今年首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成功。
评:在今年地方债供给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如果央行未进行相应的流动性对冲,利率债将承受较大的压力。这也直接导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受阻。
地方债的主要潜在购买者为商业银行、券商、险企等金融机构。在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利率一度低于国债的情况下,作为地方政府债券的主要购买者,商业银行甚至处于亏损的境地。业内有数据测算,商业银行购买1亿元的地方政府债会亏损50万到200万元左右。作为投资者,银行买地方政府债确实非最优选择。
长远来看,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尚需要监管部门建立和完善地方债市场估值体系,并提高地方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完善做市商制度,以打通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场交易。
【股市大热债基发行降至冰点】股票市场的赚钱效应,令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发行降至冰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单月发行数量由1月份的9只降为3月份的1只,发行份额由85.52亿份锐减至2.81亿份,市场占比也由10.61%锐减到0.22%。
2月至今,发行的纯债型基金只有诺安裕鑫两年、博时产业债两只产品,发行份额分别为2.1亿份、2.81亿份,偏债混合型基金分别有广发聚安、华富旺财保本等,而在等待发行的基金中,也不见纯债型基金的身影。
评:今年以来,股票市场行情一路大涨使得股票基金与债券基金收益悬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4月10日,780支债券类基金2015年以来平均回报率仅为2.95%,而790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回报率是32.16%。
债券供给增加也是债券基金业绩低迷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在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资产证券化产品不断推出的情况下,债券供给的数量大幅增加,在购买力减弱的情况下,债券基金的数量不得不随之减少。可以看出,在目前股票市场“高温不减”的形势下,部分债券基金还会选择延迟发行,以等待更好的市场时机。
(栏目主持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吴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