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信达“出局” 暴露担保行业乱象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刘宝亮
担保公司“担而不保”终尝苦果。日前,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发布公告称,作为多支违约私募债担保人的中海信达担保有限公司,其担保资质已被撤销。
中海信达此前已牵扯多起违约事项,13华珠债、12致富债和12蓝博01债至今仍未有明确的处理方案,这是其担保资质被撤销的直接原因。
业内人士指出,中海信达担保资质被撤销并非个体事件,近年来随着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制的严格落实,已发生多起担保公司被吊销执照案例。由于2012年、2013年发行的私募债将于今明两年集中到期或回售行权,私募债领域的违约风险正在加速释放,而随着担保风险的暴露,债市实质性违约很有可能出现。
“担而不保”资质被撤销,中海信达担保
自从2014年4月中海信达担保的13中森债出现违约,而其不愿代偿,再到2015年2月由其担保的12致富债、12蓝博01债纷纷传出违约,中海信达不断陷入债务代偿纠纷中。“中海信达只收担保费,出险后不代偿,交易员普遍对中海信达表示不信任。”市场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中海信达这几年业务较为激进,胆子大、啥活儿都敢接,最后出事了厚脸皮、啥都不赔,大家跟着一起遭殃。
代偿率激增以及出险后不代偿,暴露出中海信达公司内部管理极其混乱。这种管理的混乱最终以被撤销“经营许可资格”而告终。
根据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发布的公告,经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同意,决定撤销中海信达《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撤销后,中海信达不得开展新的融资性担保业务,之前开展的融资性担保业务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继续履行担保责任。
公告同时要求,自即日起,中海信达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或融资性担保在保业务处置组,完成公司清算或业务处置工作;区(县)监管部门在北京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门联席会议指导下督促其清算或处置过程。
资料显示,中海信达成立于2007年4月3日,注册资金1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约20亿元,是经北京市工商局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的大型民营融资担保公司。
2013年11月20日,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曾评定中海信达主体信用级别为AA,级别有效期为1年。但在2014年4月9日,伴随着13中森债事件的爆发,联合资信将其列入“评级观察”名单。2014年以来,中海信达担保的私募债共被曝出4次违约事件,依次为13中森债、13华珠债、12致富债和12蓝博01债。从目前来看,后3支债券利息支付尚未出现实质性进展,这直接导致了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对其融资担保业务资质的撤销。
据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固收研究主管孙彬彬介绍,根据各地融资性担保行业监管的管理办法和意见,原则上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检查和审核需按年度开展,以确定其是否有资格继续从事融资性担保经营活动。以过往经验来看,各地年审时间大约在每年2月~4月底不等,目前已有湖南、河南等省份列示了2014年年审结果,分别撤消了7家、5家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资格。在此之前,2013年年底,随着银监会、工商总局、工信部等8部委《关于清理规范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通知》的下发,一大批涉嫌违规操作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在2013年底至2014年2月份被吊销执照。
担保人出局,17支私募债或受牵连
根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中海信达担保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共计17支,担保的公募债1支(13三福船舶债),共计担保债券市场余额19.89亿元,而公司20亿元净资产仅能覆盖债券市场的担保余额,与债券市场的各家担保公司相比,净资产规模居于后1/3位,资质较弱。
中海信达担保许可被撤销后,上述17支私募债的兑付或将面临新的不确定性。统计显示,这17支债券中有一半以上发行人集中在江浙地区,今年上半年到期或回售的有6支,并且有4支的发行人或已陷入兑付危机。
如13中森债,本应于2014年3月28日支付首期利息,但发行人因为资金困难,无法按期付息,而债券担保方中海信达也被曝出拒绝为该笔债券承担代偿责任。中海信达称,该债券由其江苏分公司私自担保,总部不知,且担保是在分公司注销后发生,因此担保无效。最终在多方协调之下,中海信达向投资者出具承诺函,代偿13中森债首期利息1800万元。
再如12致富债,该债券采用“2+1”结构,即投资者可在2年期末(即2015年2月5日)行使回售选择权。2015年1月8日,发行人在深交所发布了《宿迁市致富皮业有限公司关于目前无力应对投资人回售选择权的公告》。公告表示,“恳请投资人不要行使选择权”,而目前所有投资人已在深交所的交易系统上提交了赎回申请,但至今仍未实现本息兑付。在此案例中,中信证券作为主承销商曾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但证监会明确禁止由其做出代偿。
还有12蓝博债,本应于2015年2月4日到期回售,而发行人及控股股东已存在债务逾期、现金流紧张、资产受限及涉诉等问题,目前已构成实质性违约,当地政府业已推进发行人债务重组,但尚未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而将于今年8月24日面临回售到期的13华珠债的发行人,已于去年下半年连续6次进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涉及资金合计约590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进入失信名单只是信号之一,说明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不容乐观。随着实体经济困难的加大,可能会有更多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都可能带来债券违约。
虽然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公告称,中海信达仍需对此前担保项目履行担保责任,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中海信达担保许可被撤销,或将对这17支尚未到期的存量私募债的兑付徒增不确定性。
担保风险暴露,私募债违约或呈常态化
进入2015年以来,私募债频现违约,包括12致富债、12蓝博01债在内,中小企业私募债领域已发生3起信用事件。1月25日,12东飞01债面临兑付危机,其担保人东台交投称担保文件不实并拒绝代偿,虽发行人或将自行偿付,但此事已对市场情绪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海通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姜超指出,中小企业私募债自2012年开始发行,存续期一般为2~3年,到期数量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增多,2015年到期量将呈不断上升态势。考虑到私募债大多设有回售条款,偿付高峰或将提前到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经营颓势难改,随着到期量逐渐增多,未来私募债违约或呈常态化。
从企业属性来看,发生信用事件的私募债发行人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75%,其余为中外合资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无国有企业发行人。而从行业分布来看,发生信用事件的私募债发行人多集中在化工、机械设备等产能过剩行业,以及纺织服装等中小民企较为集中的行业。
“当前宏观经济依然羸弱,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亦未改观,仍需防范中小民企信用风险,尤其是产能过剩、民企集中(互保现象更严重)的行业。”姜超表示。
由于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人资质较差,普遍通过担保进行增信,担保人多为当地城投企业或担保公司。但从担保增信效果来看并不理想,2014年至今已经发生的9起信用事件中,8起涉及担保代偿,12东飞01债担保乌龙事件让投资者意识到城投平台担保也不靠谱,更不用说一些代偿能力差的担保公司了。
“实际上,2014年以来,私募债领域的违约风险正在加速释放。从违约的诱因来看,除去因运营问题导致的流动性周转困难之外,担保公司不履行代偿责任也是导火索之一,如中海信达、天津海泰等均已卷入多起私募债违约事件中。”孙彬彬表示,未来随着担保风险的暴露,债市实质性违约很有可能出现。
作为债券市场的基石之一,第三方担保本应为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保障。可就现阶段来说,部分担保公司的担保意愿和能力仍旧无法经受住考验。这种契约精神的缺失,也导致看似有偿付保障的担保债券隐患重重,减弱了投资者对于担保的信心。
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胡泽利表示,未来投资者不仅需要增加对债券发行人基本面的分析,还要注重对第三方担保资质的筛选,特别是对已有失信记录的担保公司担保债券更需谨慎。
中投证券特别强调,目前需要关注注册资本金和净资产较少、风控能力较弱以及业务单一的担保公司的信用风险,担保私募债较多的担保公司包括武汉信用担保、杭州兆瑞担保、中元国信担保等,担保债券均在10支以上,尤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