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债市 正文

绿色债券迸发生机或应成立专门认证机构

2014-11-25 23:57 中国经济导报
绿色 债券 发行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公欣

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各国关于推出“绿色债券”的消息频频传出,包括西班牙、法国在内的国家都有新动作。“虽然有些随后就不了了之,但是它们对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都有着象征性的推动意义。”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遥在接受采访时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
毋庸赘言,投资者们对绿色债券的趋之若鹜体现了环保型金融产品的受欢迎态势。然而,在这千呼万唤的形势下,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却一直稍显沉寂。“的确,继5月份我国首支碳债券发行之后,国内市场鲜有企业效仿,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企业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准备。而我国绿色债券仅仅处于发展初期,有情可原,还面临多种困境。”王遥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更何况,企业发债仅仅是一个层面,我国的发行主体也有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向,目前很多金融机构都在做发行努力,以兴业银行为例,已经进入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流程,旨在为多个中小绿色企业解决资金难题,该债券获批应该没有多大问题。”王遥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独家透露。

收益低却备受热捧:绿色债券为何如此矛盾?

事实证明,近两年市场对于绿色债券的胃口确实很大。以去年亚洲第一家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韩国进出口银行KEXIM发行的首批5亿美元绿色债券为例,其一上市,投资者们便纷至沓来。据统计,需求量是供应量的3倍还多,达到18亿美元。“于是,很多渴望至极的投资者们只能眼巴巴地落了空。”当时有媒体这样报道说。
而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在当时,一些投资者们甚至愿意付出比债券实际价值更多的钱,换取拥有这些环境友好债券的特权。
“最近在跟我们的国际合作伙伴国际气候债券组织交流时,他们也给我说了一个近日发生的实例,美国麻省近期发行了一组绿色领域内的政府债券,其收益率要比同种债券低很多,但是很多公众包括企业却更看好也更愿意去买收益低的绿色债券。”王遥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那么,究竟绿色债券有什么特殊之处,能让投资者们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甘于背离利益绝对至上的铁律而趋之若鹜呢?
对此,大部分业内人士表示说,他们只是用一种低风险的方式把钱投到环境事务上。清洁能源商务理事会创立者阿伦·拜伦伯格在一次关于清洁能源产业融资的发言中指出,投资者们“不太可能直接对单个项目投资”,因为直接投资将让他们面临“管制上的不确定性和技术风险”。相反,绿色债券使投资者可以把钱借给规模较大、风险较低的企业,这些企业反过来将资金投在多个绿色项目上。采取这种方式,投资者就不必再对每个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也不必冒险。
答案之二则是间接的好处,投资者的一个明显动机是绿色投资对于形象有好处,因为世界银行每次都会公布投资于绿色债券的投资者的名字。
而另一些业内人士包括王遥在内则认为,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已经与日俱增,日益将绿色事务视为当务之急。“绿色事业现在引人注目,毫无疑问,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有大量被压制的消费者需求亟待释放。”王遥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另外,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2008年世界银行发行了第一支绿色债券之后,大多数绿色债券都是由AAA级的多边组织发行。对于高信用级别机构发行的债券,其安全性和可靠程度自然令投资者们放心。

发行主体多元化成必然趋势

而不难发现的是,随着市场本身发展,令绿色债券市场成为能够吸引主流投资者的可行投资领域后,发行人主体也更加呈现多元化。
一直以来,世界银行集团与其他几家美国大型银行一起主导着绿色债券这一市场。但随着可持续绿色债券市场的建立,新的参与者也陆续出现。去年6月,作为一项总额为6.7亿美元公开募集的一部分,美国马萨诸塞州发行了第一支由发行者贴上绿色标签的市政债券。今年3月份,日本丰田金融服务公司募集了被其称为“汽车产业有史以来第一支资产支持型绿色债券”,由于强劲的机构需求,这一支债券的发行量从最初的12.5亿美元提升至17.5亿美元。在同一个月,消费品巨人联合利华宣布发行一笔金额为2.5亿英镑(4.16亿美元)的绿色债券。
而最近,法国巴黎银行的斯法克阿诺斯则对外称她的团队开始关注绿色债券领域,其主要关注的是理解机构投资者从绿色债券中想得到的是什么,以期把这一信息与债券发行者分享。
再把视线转回国内,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苗头。“一些中国的银行已经对绿色债券表现出兴趣,虽然尚未发行,但它们已经与国际金融公司(IFC)沟通,希望学习IFC的有关机制。”IFC资金管理和信息技术副总裁华敬东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继中广核风电发行首支碳债券,我国绿色债券开始从萌芽状态走出来,有了企业发行的先例,还要有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在内的多元化发行主体参与。”王遥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目前,绿色债券并无具体的准入要求,发行人需要满足一些投行联合制定的绿色债券标准,旨在确保绿色债券满足最低要求,如发行透明、环保承诺及保证资金用途等。

市场沉寂的背后:多重困境并存

表面的“受追捧”和发行主体的繁荣景象并不代表绿色债券市场就能顺风顺水地急速发展。
“首先,最初始的理念就没有被界定清楚,究竟什么是‘绿色’,哪些才算‘绿色’,现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标准和认定机构。”王遥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这会对未来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埋下隐患。”
而针对现在绿色债券动辄几十亿几百亿的相关统计数据,王遥指出,其实是把包含铁路、部分农业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包含在内。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表示,在没有清晰、公认的指引来规定什么是“绿色”的情况下,存在“漂绿”的风险,即债券发行收入可能被配置到环保价值很低或可疑的资产上,这可能动摇人们对这一市场的信心。
此外,王遥还指出,由于国内债券市场具有分割性,企业债、公司债等都是由不同的分管部门监管和审批,而绿色债券涉及的领域广泛,应该如何审批和监管是个大问题。
“最好是建立一个专门的认证委员会,不受制于其他监管部门,独立地存在,可能会有利于绿色债券更好更快的发展。但这也仅仅是一种构想,实际操作起来不会那么容易。”王遥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国内债券市场之所以沉寂这么久,与上述困难不无关系,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也会有多重考虑,这当然包括收益率,实际上,由于技术风险、中小企业比例高,绿色债券的整体风险都比同种债券大很多。”王遥表示,这里就需要政府的推动了,决策者的意识很重要,如果决策者把绿色债券当成重点领域来抓,其推动力是极强的,当然,相关的法律规定和产业政策也要到位,这都会不自觉地影响企业和一些金融机构的选择。

责任编辑:bzfj

(原标题:中国经济导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