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债市 正文

新“融十条”后再降息管理层“组合拳”利好债市

2014-11-25 23:57 中国经济导报
降息 融资 银行 存贷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杨虹

11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推出十项措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被称为新“融十条”。今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出台缓解融资成本高企的“融十条”,针对信贷总量不小却效率不高的现状做出全面部署。近4个月之后,国务院再次多措并举缓解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现状。对新“融十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这十项举措中最有价值的是“增加存贷比弹性”。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这一政策会降低存贷比,却不能有效增加信贷投放规模,或将鼓励更多资金流向银行间市场,从而对债券市场构成长效利好。”
紧随其后,11月21日晚间央行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多位机构人士表示,此次降息超出市场预期,为债市牛市提供坚实的支撑。“此次降息标志着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开始,将有利于金融市场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降息短期利好债券市场。”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融十条”缓解融资难,利于民营企业发债

在新“融十条”措施中第一条提出要增加银行存贷比指标的弹性。对此,刘东亮分析指出,应该会将更多负债科目纳入存款,增加存贷比分母,以增加银行可用的信贷资源。
“存贷比”是指银行存款和贷款之间的相对比例。存款多了,贷款少了,对银行而言,其实就是挣得少了;但如果反过来,存款少了,贷款多了,又会增加银行和储户风险,一旦大批贷款者还款困难,就会给存款者提现带来影响。从1995年我国银行业引入存贷比机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商业银行存贷比应为75%。也就是说,如果银行存款余额是100元,它可以放贷的总额不应超过75元。
在刘东亮看来,“当前存贷比并不是制约信贷投放的决定性因素,信用风险上升导致资金风险偏好明显下降才是主因。这一影响不仅体现在信贷,更集中体现在表外融资的剧烈收缩,所以这一政策可能会降低存贷比,但恐怕不能有效增加信贷投放规模,或将鼓励更多资金流向银行间市场,从而对债券市场构成长效利好。”刘东亮说。
刘东亮认为,随着信用环境的趋紧,部分地区联保、互保企业呈现违约爆发势头,违约风险的上升一方面造成局部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的飙升,另一方面,造成银行融出资金意愿下降,甚至出现集体抽贷。增加银行存贷比指标的弹性,这一措施对缓和信用风险应该会发挥一定的效果,对当前违约风险蔓延的势头或起到一定降温作用,从而减轻未来信用风险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大爆发的压力,但若要从根本上遏制违约风险蔓延,仍有赖于宏观经济的企稳及更多有力措施的推出。
“对债券市场而言,上述措施或许对低评级信用债的表现带来改善,有利于民营企业债的发行环境好转,但这种改善和好转是非实质性的。”刘东亮指出。
此外,新“融十条”提出了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资金存量,简化小微、“三农”金融债等发行程序。通过资产证券化去盘活存量资金,恰是银行近年的发力点之一,银行应会有较大动力推进资产证券化。

降息缓解融资贵,直接利好信用债

11月21日晚间,央行在其网站发布通知,宣布从2014年11月22日开始,将1年期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同时,1年期基准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央行还宣布,将存款利率浮动的上限从之前基准利率的1.1倍上调至1.2倍。这是自2012年6月和7月连续两次降息之后,央行两年多来首次调整基准利率。
“此次降息短期内利好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但更长期的影响未必正面。”徐高认为,在经济增长低迷,以及通缩明显抬头的情况下,此次降息在情理之中,但时点早于预期。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会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不过,由于存款利率变化不大,贷款利率的下降将压缩银行利差,挤压银行盈利。
在徐高看来,今年3季度以来,货币政策定向宽松令大量资金淤积在银行间市场,推高了金融资产价格。此次降息之后,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将有利于金融市场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流动,可能会减少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淤积。这种流动性的减少将会给金融市场降温。因此,尽管降息短期利好资本市场,但更长期的影响未必正面。
多家机构也认为,此次降息超出市场预期,向市场传递非常明确的稳增长决心,具有强烈的信号作用。对股市和债市都有正面影响,更为债市牛市提供坚实的支撑。贷款利率降得比存款利率多,央行态度直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直接利好信用债。同时,降低存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进一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通过这样的引导,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包括银行理财利率在内的负债成本的下降,这将成为驱动债券牛市下半场的重要因素。”大成基金认为。管理层“组合拳”间接利好债市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新“融十条”是通过各种渠道放松流动性、增加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而降息目的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贵的问题。
“前者是数量型政策工具,后者则是价格型政策工具,无论是释放流动性还是降息对资本市场都是重大利好。”林采宜说。
在正常的经济周期,当金融市场融资利率高企之时,应该通过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手段引导融资成本下行,但在当前向“新常态”转型的特殊时期,流动性供给已经难以有效解决融资难题。
对比新旧两版“融十条”,安邦咨询认为,在7月份版本的“融十条”中,提出的举措主要围绕现有金融机构在融资方面存在的不合规行为做出纠偏,在提及货币政策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时用语中性。与之相对,最新版本“融十条”在制度改革方面的比例明显加重。尤其引发市场关注的是“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资金存量”以及“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把金融市场融资方面面临的“制度性”瓶颈集中推出,表明当前系统性推进金融改革的“战略窗口期”已然到来。

责任编辑:bzfj

(原标题:中国经济导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