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风险出现结构分化 地方平台仍获认同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刘宝亮
继2013年“降级潮”之后,今年我国信用债市场发生了“11超日债”事件及部分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违约事件,主体级别下调行为较频繁,信用债风险显著升高。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2014年1~9月份我国信用债券级别调整综述》报告指出,具体来看,信用债风险呈现出结构分化的特征:工商企业信用债的主体级别下调较集中,信用风险相对较大;而公用事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平台等非工商类企业主体级别下调很少、上调较普遍,表现出较高的信用品质。
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相对较高
根据报告,今年1~9月,我国信用债主体级别上调的企业有173家,比去年同期减少17家,延续了自2013年以来主体级别上调增速放缓的趋势。而同期信用债主体级别下调的企业为38家,下调/上调比例为23.86%,继2013年之后仍保持着较高的比例。
2014年3月5日,“11超日债”未能全额兑付第二期利息,成为信用债市场第一单实质性违约事件。随后“12津天联”、“13华珠债”、“12金泰01”和“12金泰02”等中小企业私募债相继出现违约,信用债风险显著升高。
东方金诚资本市场评级总监刚猛表示,随着债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宏观经济增长的放缓,部分工商企业的信用质量持续下降。今年1~9月,工商企业信用债主体级别下调41次(涉及主体37家),比去年同期减少3家;上调72次(涉及主体71家),比去年同期减少8家,下调/上调比例攀升至56.94%。
刚猛指出,2007年以来,工商企业共有98家主体级别被下调,而公用事业、金融机构及地方政府平台等非工商类企业仅有8家被下调。
报告显示,工商企业级别下调主要集中在强周期性、产能过剩、产业调整缓慢的制造业、采掘业等行业。具体来看,今年1~9月,主体级别下调的制造业企业为24家,占比约为64.86%,主要集中在重型机械及工程机械行业(7家)、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家)、塑料制造业(3家)等多个细分行业。而主体级别下调的采掘业企业(4家)多为煤炭采选业(3家)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家)。
二重重装、超日太阳、安阳钢铁、珠海中富、华锐风电等企业由于经营持续恶化,2013年以来主体级别被连续下调,信用风险很高。另外,今年1~9月,两家AAA级企业主体级别被下调,分别为柳工机械和中铁物资。
地方政府及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得到控制
刚猛指出,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大,部分行业形势持续低迷、供求不平衡导致业内低竞争力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日益突出,工商企业级别下调家数显著增多、信用风险显著升高。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信用品质的认可度却不断得到提升。
报告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债务增长较快,引发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但随后在国务院、银监会等相关政府部门的严格管控下,债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势头已经放缓,总体风险得到了控制。今年1~9月,信用债市场仅有1家平台公司主体级别被下调。自平台公司发行信用债以来,主体级别下调的平台公司共计6家。其中,下调家数最多的年份为地方政府债务最受关注的2013年,但也仅为3家。
今年1~9月,另有4家平台公司被展望负面,主要是业务公益性质及政府支持力度较弱的平台公司。
具体来看,2014年1~9月,平台公司主体级别上调家数为58家,下调/上调的比例为1.69%。2007年以来,平台公司主体级别下调/上调次数大体呈下降趋势,剔除无平台公司下调年份,2014年达到历年来下调/上调次数最低水平,反映出评级机构及投资人在不断认同平台公司的信用品质。
今年1~9月,平台公司上调后的主体级别集中在AA+级和AA级,级别上调相对集中在发债较多以及经济和财政实力较强的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分别有10家、10家和6家,占比分别为17.24%、17.24%和10.34%。
此外,报告还就公用事业及金融机构主体级别调整进行了分析,认为公用事业因现金流较为持续、稳定,业务运营得到了较多的政府支持,表现出较高的信用品质;而金融机构则因监管较严、进入门槛较高,继续保持着较低的信用风险。今年1~9月,这两个行业均没有企业主体级别下调情况。
责任编辑:bzfj
(原标题: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