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或是信用风险“踩雷”高发期
分析师看点
刘东亮
今年以来,信用环境不断趋紧,以“11超日债”为开端的违约、准违约事件不断爆发,银行不良率明显攀升,一些资质较差的民营企业债发行困难。尽管中央出台了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办法,较大程度缓和了地方债务违约风险,但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而言,最糟糕的时刻尚未到来,信用环境将继续趋势性收紧,非政府类债务将成为“雷区”,2015年有可能进入“踩雷”高发期。
信用环境变化滞后宏观经济
信用环境由紧转松需要多个内外条件的配合,目前来看,这些条件均未出现,而在明年,这些条件将呈现动态博弈的过程,整体仍不乐观。
首先,信用环境好转的决定性力量是宏观经济的回暖,但目前来看,这一点至少在明年年中之前不大可能实现,而且从历史经验来看,信用环境的好转通常滞后于宏观经济的回暖。
从外部来看,海外市场风险大于机遇。风险来自于两方面,一是除美国外,其他经济体依然低迷,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难以持续,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将保持高位,可能造成出口部门的经营状况再次转冷;二是随着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国际资本大概率流出新兴市场,其中包括中国,而为了寻求海外机会,国内资本的对外投资进一步升温,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营造趋缓的国内信用环境。
从内部来看,明年上半年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下行压力来自于房地产带动的投资下滑,考虑到今年下半年陆续出台了有利于地产的政策,特别是放松限贷限购,销售端回暖将逐渐带动投资端反弹,预计至明年年中,地产投资将出现反弹。
但受制于人口结构和库存压力,新一轮地产景气周期可能是比较温和的,难以实质性缓解产能过剩问题,因此,部分相关行业的去产能、去杠杆仍将继续,这将成为信用事件爆发的策源地之一,同时温和的地产周期也难以使总体经济出现明显改观,无法全面“排雷”。
而且,信用环境的好转通常滞后于宏观经济的回暖。以美国为例,过去20年间经历了两轮信用周期,美国企业债收益率与国债的利差较好的反映了这两轮变化,但在信用利差见顶回落后,美国的破产申请数量仍呈上升趋势,较信用利差的好转约滞后1~2年;最近一轮信用利差见顶发生在2008年底,至2009年底,信用利差已经回落到较低水平,失业率也在2009年10月就见顶了,但破产申请直到2010年2季度才见顶。
因此,即使明年年中宏观经济开始向积极方向转化,但信用风险上升仍将继续,至少会持续至明年年底,甚至更久。
信用链条脆弱难改
信用风险的下降有赖于债务链条的松动,也即资金可获得性的提高,但目前形势可能刚好与此相反,实体经济获得融资的难度还有所加大。
一方面,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融出资金的水龙头正日益收紧。这里的金融机构并非仅指银行,也包括信托等非银机构,面对客户资质不断下降、风险频发的局面,任何资金持有人都会提高选择客户的标准,实际上,民营企业债发行屡遭困境,就已经清晰表明了资金的风险厌恶情绪。
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的过快收缩,似乎也加大了实体经济融资的难度。对影子银行的严厉监管本意应是控制表外风险,并将表外融资压回表内,但依赖于影子银行的企业,其资质又很难达到表内融资的标准,表外转表内的渠道不一定很顺畅,可能意味着融资规模被实实在在的压缩掉了;同时,以往的影子银行起到了腾挪表内贷款额度的作用,如今这种腾挪作用开始打折,也将限制银行表内放贷的能力。
资金可获得性的下降,将使得企业债务链条绷紧,借新还旧的压力上升,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信用链条更加脆弱。
融资成本下降迄今未达到理想效果
信用风险的下降还有赖于融资成本的下降,以减轻财务成本压力。实际上,这也是决策层今年以来一直着力实施的,但迄今为止尚未达到理想效果。
今年对融资成本的降低,更加侧重于市场化和定向调控的手段,而非全面降息,比如央行通过投放SLF来提供流动性,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并通过下调正回购利率来引导市场预期。从效果而言,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利率已经出现明显下行,但贷款市场仍未受到影响,事实上,面对客户资质下滑的局面,贷款的真实利率可能还有所上浮。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降低贷款利率将成为政策的重中之重。贷款利率一直居高不下,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客户对贷款的需求依然很高,绝大部分企业是没有资格去发债融资的,与影子银行相比,贷款利率仍然有吸引力;二是随着银行风险偏好的提高,贷款利率中隐含的风险溢价也在上升;三是虽然债券、票据利率的下滑,引起部分理财产品利率的下行,但对银行整体负债成本的降低作用不大;四是已有政策效果传导到贷款利率,仍需假以时日。
预计明年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将会较今年有所下降,但可能存在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假如央行实施全面降息,那么将会加速降低融资成本,特别是贷款利率的下行,对缓解信用风险将大有帮助;但假如央行维持既定货币政策,那么贷款利率的下降可能较为缓慢,一是已有政策效果逐渐传导到贷款定价中需要时间,二是随着风险偏好的进一步提高,银行的新发放贷款将会集中于优质客户,造成贷款利率的自然下降,这也需要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总体而言,明年有利于缓和信用环境的因素会有所增多,但不利因素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既有政策基调不变的前提下,信用事件将呈现高发趋势,如何选择优质客户和资产,避免“踩雷”,将成为所有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
(作者系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责任编辑:psj
(原标题:中国经济导报)